#加密领域市场回调 2019年的廣州城中村,我記得那個夏天特別悶。出租屋沒空調,每天靠兩包泡面撐着,手機屏幕上紅色的數字像在嘲笑我——連續三次爆倉。那時候真的想過放棄,但又不甘心,就這麼耗着。
現在回頭看,那段最狼狽的日子反而是轉折點。熬過了兩輪完整的牛熊切換,我才慢慢摸到點門道:這個市場不是拼運氣,拼的是你對風險的認知。今天想聊聊這幾年用真金白銀換來的幾條生存法則。
**先說倉位這件事。**
我有個死規矩:單筆開倉絕不超過總資金的10%。聽起來保守?2020年那次「3·12」黑天鵝你要經歷過就懂了。比特幣一天跌掉50%,合約市場直接被打穿,多少人一夜回到解放前。我那會兒因爲手裏還留着一半現金,反而敢在$BTC跌到3800的時候補倉,後來翻倍出來的。
還有個教訓更深刻——盈利別貪,虧損別拖。賺了20%就開始分批套現,虧到5%立馬砍倉。這個習慣是2021年追「動物幣」那波被教育出來的,一天虧40%的滋味,試過一次就夠了。
**第二個是別碰看不懂的東西。**
我現在只盯着比特幣、以太坊,再加兩三個自己真正研究過的項目。什麼意思?就是那種你願意花時間去跑測試網、啃白皮書的標的。2021年DeFi那波行情,我就是靠這個吃到肉的。
FOMO情緒是最大的敵人。廣場上天天有人喊「百倍幣」「下一個$ETH」,但真相是,90%的熱點你追不上,也不該追。專注自己懂的領域,比什麼都重要。我這兩年就死磕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