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小時信任崩塌,Limitless TGE風波全解析

Limitless Labs(LMTS)是建立在 Base 鏈上的去中心化預測市場平台。專案早期獲得了較高的關注,完成了 10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由 1 confirmation 領投,投資方包括 DCG、Coinbase Ventures、F-Prime 等知名機構。然而, 2025 年 10 月 22 日,隨著 LMTS 代幣正式上線(TGE),鏈上出現了大額轉帳、市場劇烈波動、以及團隊模糊的解釋,讓這一場 TGE 成為加密社群熱議的焦點。

1 . 事件回顧

2025 年 10 月 22 日,Limitless 在 Base 鏈上完成了 TGE,LMTS 代幣正式上線。然而,TGE 之後鏈上很快出現大額代幣轉帳與拋售。有 KOL 指出,Limitless 團隊將 500 萬枚 LMTS 轉入一個錢包並快速拋售,獲利約 230 萬美元。隨後又有 1000 萬枚代幣被轉入並立即拋售,引發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和社群恐慌。

面對質疑,創始人 CJ 解釋稱,這些地址用於防狙擊機器人(sniping bot),即“Banana Gun”機制,旨在阻止自動化搶跑,保護普通投資者。然而,由於團隊並未提前披露相關操作策略,也未說明資金管理方式,這一說法並未消除疑慮。即使操作初衷並非惡意,在缺乏透明和信任基礎的市場中,模糊的解釋本身就足以引發信任崩塌。

2 . 機制與操作分析:“Banana gun地址”是什麼

在去中心化世界中,TGE 常常成為狙擊機器人的盛宴。機器人能在代幣剛上線的一瞬間自動搶購,利用極高的區塊監測速度和腳本執行效率,在普通用戶還未完成點擊時就已獲利離場。這種自動化狙擊行為往往造成價格瞬間飆升與劇烈波動,讓散戶幾乎無從參與。

為此,一些專案方開始引入“防狙擊機制”,包括延遲交易啟動、分批放幣、設定白名單、或使用特定“防護地址”執行策略等。Limitless 提到的“Banana Gun 地址” 正是這一類機制中的代表。Banana Gun 原本是一個在以太坊及相關鏈生態中廣泛使用的自動化交易工具,用於快速買入、賣出或搶購新上線的代幣。部分專案方會借助其自動化功能,設定一個“狙擊地址”專門用來控制初期流動性,或防止外部機器人過度干預市場。理論上,這種方式旨在讓官方透過自動化腳本“守護”代幣價格,確保初期市場穩定。

然而,Limitless 的問題在於,這個“Banana Gun 地址”由團隊自行控制,且未提前向社群披露其用途。當該地址在 TGE 後短時間內多次轉入、轉出上千萬枚 LMTS 代幣並拋售時,市場自然將其行為解讀為官方砸盤。儘管創始人 CJ 在 X 上澄清該地址用於防狙擊,而非拋售,但缺乏事前說明與第三方審計,使得解釋顯得蒼白無力。

3 . 市場反應:價格波動與社群情緒

根據 CoinMarketCap 數據,LMTS 在上線初期一度衝高,但隨後迅速下跌超過 60%,流動性驟降。社群信心在短時間內崩潰,KOL 與用戶在社交平台上爭論不休。部分投資者認為,團隊以“防狙擊”為名操作大量資金,實質上模糊了內部行為的邊界;而另一些人則指出,專案方的公關節奏與資訊披露過於滯後,讓市場恐慌情緒持續放大。

對於投資者而言,如果這些錢包是防狙擊工具,則必須有明確的規則和事前公告,否則普通用戶仍可能在價格波動中被“震出局”。然而目前,公開鏈上數據尚未完全核實 CJ 的說法,代幣轉帳和交易細節缺乏透明說明。即便團隊聲稱採取了保護散戶的機制,市場信任仍取決於操作是否公平以及可核驗。社交媒體的輿論效應在去中心化世界中尤其致命。一旦信任被懷疑,市場不再需要真相來定價。在 TGE 這樣的高關注環節,延遲溝通與模糊回應比“錯誤行為”本身更容易摧毀信譽。

![] ( https://img-cdn.gateio.im/social/moments-c 724 ce 908 ca 78 cef 18153756 b 537 feb 0)

Figure 1 . LMTS 代幣價格。來源:

4 . 從 Limitless 看 TGE 模式的潛在風險

Limitless 的風波,再次把“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模式”的隱患擺上了台面。這一原本被視為公開、公平、透明的發行方式,在實踐中卻暴露出諸多漏洞。

團隊與市場的資訊不對稱

TGE 的本意是讓更多人能公平參與早期專案,但現實中,團隊和早期參與者往往擁有遠超普通用戶的資訊優勢和價格空間。他們提前知道發行節奏、初始價格甚至代幣分配策略,這使得專案方或內部人士可以在關鍵節點“控盤”,讓普通投資者成為最後的接盤者。

缺乏鎖倉機制與地址透明管理

在 Limitless 事件中,專案方錢包的頻繁轉帳與不明操作引發了市場恐慌。由於缺乏清晰的鎖倉機制和地址用途說明,外界難以判斷這些資金的真實去向。這種不透明不僅破壞了市場信任,也讓“TGE 公開發行”的初衷變得名存實亡。

自動化搶購的博弈風險

在 DeFi 世界中,狙擊機器人幾乎已成為 TGE 的標配,但若這些機器人被官方或內部控制,公平性就徹底喪失。散戶拼命購買,卻發現早在一秒內所有額度已被官方機器人掃光,這種博弈讓“開放公平”的發行場面更像是一場設定好的劇本。

投資者教育與專案透明度脫節

多數散戶並不了解鏈上資金流的邏輯,也難以透過區塊瀏覽器判斷專案方資金的真實用途。在資訊高度不對稱的情況下,他們更容易被社交媒體的情緒和 KOL 的言論所左右,盲目跟風,最終陷入損失。

5 . 結構性困境:預測市場的信任考驗

Limitless 的信任危機,也暴露出預測市場賽道的結構性挑戰。預測市場本質上是金融衍生品的一種形式,高度依賴流動性與參與信心。當市場熱度下降或流動性不足時,專案代幣極易淪為投機標的,而非反映真實價值。LMTS 的價格大幅波動說明機制創新無法完全彌補信任缺口。預測市場的公平性和去中心化屬性,若缺乏制度支撐,很容易被懷疑為“另一種中心化庄家遊戲”。在合規灰區中生存的此類專案,更需要在資訊披露、資金托管、治理透明等層面設立更高標準。

6 . 結語

Limitless 事件再一次證明,在“鏈上公開”的時代,透明並不等於信任。如果缺乏制度約束與行為規範,所謂的公開發行仍可能淪為內部人遊戲。

TGE 模式無疑是新專案融資與社群共建的重要工具,它能讓更多人參與到早期創新中。但當機制缺乏約束、資金流向不透明、專案方責任邊界模糊時,這種模式就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風險。因此,TGE 環節同樣需要鏈上可驗證:代幣分配、鎖倉和流動性安排應公開,交易所或 launchpad 可引入第三方審計和資金隔離機制,避免出現資金被私自操作或提前拋售的情況。

真正的信任應該是建立在規則清晰、約束有效、權責對等的機制中。專案方要公開資訊、履行承諾;平台要嚴格審計、承擔風控責任;投資者則要具備獨立判斷力,學會識別風險信號,而非盲從情緒與 KOL。

LMTS-11.7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