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聰是中情局臥底?美國保守派「罕見」爆料遭幣圈圍剿

美國保守派評論員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因暗示比特幣的匿名創造者中本聰可能與中央情報局(CIA)有聯繫而受到嚴厲批評,比特幣的支持者和愛好者很快就對卡爾森的言論表示不滿。

塔克·卡爾森的中本聰 CIA 陰謀論引爆爭議

(來源:X)

中本聰的真實身分至今仍是個謎。各種實體都被認為是比特幣的創造者,但尚未有任何個人或團體明確證實。卡爾森是在最近的「轉折點美國」(Turning Point USA)活動上發表上述言論的,他在會上提出了加密貨幣世界長期存在的陰謀論。他暗示,中本聰可能與美國情報機構有關聯,比特幣可能成為由一群金融受益者操控的騙局。

他指的是那些獲得所有獎金的人以及他們控制的政客,然後利用這些獎金進一步控制美國社會。中本聰身份不明,讓卡爾森對投資比特幣望而卻步。他表示,對於投資一個創辦人匿名且持有數十億美元閒置比特幣的加密貨幣,他持保留態度。

他說:「我試圖將自己局限於我所理解的事物,沒有人能向我解釋中本聰是誰——比特幣的創造者,這個神秘的人顯然已經去世了,但沒有人知道他是誰。」這位媒體偶像說他「在華盛頓特區長大,主要在一個政府家庭長大,所以我猜是中情局的。雖然無法證實,但你讓我投資一個創始人神秘、擁有數十億美元閒置比特幣的機構。那是什麼?」

總結他的觀點,他表示自己更像黃金買家。有趣的是,黃金最近鞏固領先地位,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成為全球最大的儲備資產。黃金在 2025 年創下每盎司 4,381 美元的歷史新高,成為許多保守派投資者的避險首選。卡爾森作為保守派評論員,其黃金偏好與這個群體的整體投資傾向一致。

卡爾森的這番言論並非全無根據。CIA 與加密技術的聯繫確實存在歷史痕跡。1990 年代,美國政府曾試圖限制強加密技術的出口,將其視為軍事武器。NSA(國家安全局)設計了比特幣使用的 SHA-256 加密算法。此外,CIA 一直對能夠繞過金融監控的技術保持高度關注。這些事實為陰謀論提供了土壤,但並不構成中本聰是 CIA 特工的直接證據。

比特幣派反擊:開源代碼使創建者身份無關緊要

許多比特幣愛好者反駁了卡爾森的評論,強調比特幣的開源和無需信任的性質使得其創造者的身份無關緊要。Strike 執行長 Jack Mallers 認為卡爾森對比特幣缺乏了解。他在推特上表示,如果有人認為知道比特幣的創造者很重要,那他們就根本不了解比特幣。

Mallers 的反駁抓住了比特幣的核心價值主張。比特幣的所有代碼都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檢視、驗證和審計。自 2009 年以來,全球數千名密碼學專家、開發者和安全研究人員都審查過比特幣的代碼,若其中存在後門或惡意功能,早已被發現。這種透明性是傳統金融系統無法提供的。

同樣,TFTC 創始人 Marty Bent 表示,比特幣是由中央情報局(CIA)還是其他任何實體創建的並不重要。他強調,任何有動力、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審計程式碼,以確定它是否按照預期運行,這才是最重要的。Bent 的觀點代表了比特幣社群的主流立場:信任數學和密碼學,而非人或機構。

這種「無需信任」(trustless)的特性正是比特幣革命性的地方。在傳統金融系統中,用戶必須信任銀行、政府、央行等中介機構。但在比特幣系統中,信任被數學證明所取代。無論中本聰是誰,他無法改變比特幣的運行規則,因為這些規則由全網節點共同維護。即使中本聰持有約 110 萬枚比特幣(按當前價格約 1,100 億美元),他也無法憑藉這些代幣操縱協議本身。

比特幣開源特性的四大保障

代碼完全公開:任何人都可以在 GitHub 上查看比特幣的完整代碼

全球審計:數千名專家持續審查代碼,後門無處藏身

去中心化運行:沒有單一實體能控制網絡,包括創始人

數學保證:協議規則由密碼學保證,無法被人為篡改

這種架構設計使得中本聰的身份在技術層面上確實無關緊要。即使中本聰真的是 CIA 特工,他也無法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操縱比特幣。這正是比特幣愛好者對卡爾森言論感到憤怒的原因:他的質疑顯示對比特幣基本原理的無知。

中本聰身份之謎對比特幣價值的影響

尋找中本聰的旅程尚未結束。到目前為止,已有數個實體被標記為匿名比特幣創造者,但尚無經過驗證的團體或個人成功揭露他的身分。卡爾森相信加密貨幣領域最古老的陰謀論之一,而比特幣社群則堅持認為這個謎團不僅無害,甚至有益。

中本聰的匿名性對比特幣有多重正面影響。首先,它確保了比特幣沒有中心化的領袖或代言人,避免了個人崇拜和權威依賴。若中本聰是某個公眾人物,他的言論和行為可能被解讀為對比特幣的「官方指引」,這將破壞去中心化的精神。其次,匿名性保護了中本聰免受政府打壓或利益集團的收買。若他的身份被揭露,可能面臨法律訴訟、稅務調查甚至人身威脅。

第三,中本聰持有的約 110 萬枚比特幣的命運與其身份密切相關。若他已去世且私鑰永久丟失,這些比特幣將永遠無法流通,實際上減少了比特幣的有效供應量。若他的身份被揭露且仍然活著,這些比特幣可能面臨被強制出售或分配的風險,對市場將造成災難性衝擊。因此,維持謎團可能對比特幣的價格穩定更有利。

卡爾森的黃金偏好反映了傳統保守派的投資哲學:偏好有形、歷史悠久、廣受認可的資產。這種思維方式在老一代投資者中極為普遍,他們對數位原生資產持懷疑態度。然而,比特幣愛好者認為,這種思維方式將錯過金融革命。正如 Mallers 和 Bent 所強調的,理解比特幣需要超越對創始人的關注,轉而理解協議本身的技術特性和經濟模型。

這場爭論的深層意義在於,它揭示了不同世代和意識形態對「信任」的不同理解。卡爾森代表的傳統思維認為,信任必須建立在對人或機構的了解之上。比特幣派則認為,信任應該建立在可驗證的數學和透明的代碼之上。這種認知鴻溝不僅存在於卡爾森與比特幣社群之間,也存在於整個傳統金融世界與加密世界之間。

對於中本聰身份的各種猜測,從哈爾·芬尼、尼克·薩博到 NSA 密碼朋克,每一種理論都有其支持者和證據。但正如比特幣社群所強調的,這些猜測的意義遠小於比特幣協議本身的運作。無論中本聰是誰,比特幣已經成為一個獨立運行的系統,擁有自己的生命力和演化路徑。這或許才是中本聰最偉大的遺產:創造了一個不再需要創造者的系統。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