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人工智能正在吞噬加密貨幣的流動性嗎?深入分析$300B Oracle的影響和比特幣礦工的轉型

image

資料來源:CryptoNewsNet 原始標題:人工智能正在吞噬加密貨幣的流動性嗎?深入探討$300B Oracle的影響和比特幣礦工的轉型 原文連結: https://cryptonews.net/news/analytics/32029794/

AI資金水管

甲骨文做了每個傳統科技巨頭夢寐以求的事情。九月份,它宣布了一項$300 億的雲計算協議,這項協議與軟件領域最炙手可熱的名字OpenAI相關,並看到其股票大幅漲。

兩個月後,市場給出了裁決。Oracle的市值已縮水超過$300 億,交易價格低於其AI公告前的水平,而報告開始稱其爲“ChatGPT詛咒”。

分析師們現在將這筆巨額交易視爲一個案例研究,研究當人工智能的承諾超越了支撐它們的現金流時會發生什麼。

與此同時,Cursor剛剛以293億美元的估值籌集了23億美元。該公司今年的年化收入超過$1 億美元,自6月以來其估值增加了三倍多。這款編碼工具吸引了風險投資,承諾工程師將生活在一個AI配對編程工具中,該工具將爲他們編寫大部分代碼。

一個私營開發工具初創公司和一個公共軟件巨頭突然與大多數L1代幣處於同一個心理表格中,投資者現在提出了一個稍顯無禮的問題:當人工智能能夠給一家三年歷史的初創公司標價293億美元時,錢是否還需要加密貨幣,還是加密貨幣只是以不同的代碼被拉入同一交易?

2024年全球AI初創企業融資達到約$100 億美元,比2023年增長了大約80%,接近當年所有風險投資的三分之一。標普全球將生成性AI融資預測爲超過$56 億美元,幾乎是前一年的兩倍。

斯坦福AI指數追蹤2024年生成式AI的私人投資爲339億美元,是2022年的八倍多。安永估計,僅在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AI初創公司又籌集了492億美元。

加密貨幣記得那是什麼樣子。2021年,熱門交易是代幣發行、DeFi收益和元宇宙股權。在2024年和2025年,重心發生了變化。大筆資金投入了訓練運行、數據中心,以及一小圈基礎模型實驗室。全球風險投資的三分之一投入了像xAI、Databricks、Anthropic和OpenAI這樣的人工智能公司。

在公開市場上,公司們正在籌集巨額債務以追求 GPU 能力。Oracle 據報道正在籌集約 $38 億的債券來資助其雲建設。Nvidia 的數據中心收入重塑了整個股指。如果你想要接觸到 “未來計算的現金流,” 現在最高的貝塔值存在於 AI 基礎設施和基礎模型中。

這並不意味着流動性從加密貨幣中消失了。這意味着邊際美元是以新的基準定價。如果一家中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擁有$30 億的估值,而OpenAI可以談論萬億的資本支出計劃而不被人嘲笑,那麼對於一個$10 億、現實世界使用稀少的代幣的門檻就更高了。

人工智能代幣與ASI實驗

加密貨幣做了合乎邏輯的事情:它試圖將人工智能打包到代幣中。旗艦努力是人工超級智能聯盟,計劃將SingularityNET、Fetch.ai和Ocean Protocol合並爲一個單一的ASI代幣,並將整個堆棧品牌化爲去中心化的人工智能。Fetch.ai的合並博客在2024年提出了一個簡單的銷售提案:一個金庫,一個代幣,三個聲稱涵蓋代理、數據和模型的項目。

這在一段時間內有效。價值數十億美元的AGIX、FET和OCEAN流動性都指向同一個敘述。交易所爲ASI排列了現貨和永續合約對。零售持有者獲得了遷移橋和一個在觀察名單上幹淨映射到"AI"的代幣。看起來加密貨幣找到了將一個混亂行業壓縮成可以在衍生品帳簿的一行中存在的方式。

然後海洋走了。

在十月,Ocean Protocol Foundation宣布退出聯盟,要求將OCEAN與ASI脫鉤,並將其重新上市爲獨立資產。Ocean將此次退出框架視爲“自願協會”的問題。Fetch.ai隨後發起了法律行動,法院文件追蹤了超過6.6億OCEAN轉換爲FET的過程,並指控在合並過程中違反了承諾。

這個小型治理戲劇告訴你一些關於AI代幣交易的事情。它追逐着與私人AI熱潮相同的故事,只是波動性更大,幾乎沒有收入。當ASI交易表現良好時,大家都想參與。當估值降溫,社區政治重新浮現時,"聯盟"又回到了三個有不同議程的資本表。

從流動性角度來看,AI 代幣感覺不太像一個獨立的資產類別,更像是現有加密貨幣資金跟隨私人 AI 動態的一種方式。Cursor 最近一輪融資或 Anthropic 從亞馬遜獲得的新資金並沒有嚴格地推動 ASI,但它們設定了情感基調。加密交易者關注股權交易,並相應地對他們的 AI 投資組合定價。

從比特幣礦場到人工智能模型農場

AI與加密貨幣之間最清晰的合並體現在電力合同中。比特幣礦工花了十年時間在廉價能源地區建設數據中心,而AI超大規模公司現在爲同樣的兆瓦基礎支付高額費用。

Bitfarms 是最明顯的例子。該公司已宣布計劃在 2027 年之前完全停止比特幣挖礦,並將其基礎設施重新部署到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計算中。位於華盛頓州的 18 兆瓦設施將是第一個轉換的地點,機架設計用於 Nvidia GB300 級服務器,並且液冷系統能夠處理每個機架約 190 千瓦的功率。

Bitfarms的新聞稿描述了一項與美國大型數據中心合作夥伴達成的完全融資的$128 百萬協議。管理層聲稱,一個人工智能設施的盈利可能超過公司歷史上所有比特幣挖礦利潤的總和。

Bitfarms並不孤單。Iris Energy更名爲IREN,並正在將其水電驅動的站點轉型爲AI數據中心,研究顯示其GPU部署預計將帶來數十億的收入。Hut 8公開表示自己是一個以電力爲先的平台,可以將1,530兆瓦的計劃容量指向任何能帶來最佳收益的工作負載,其中AI和高性能計算(HPC)位居首位。

Core Scientific走得夠遠,以至於一家主要的人工智能雲服務提供商同意以$9 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購它,旨在爲以Nvidia爲主的集羣鎖定超過一吉瓦的數據中心電力,之後股東們提出了反對意見。

這些案例中的模式是相同的。比特幣挖礦爲這些公司提供了廉價的電力、電網連接,以及有時經過艱苦努力獲得的許可證。然後人工智能出現,提供了更高的每兆瓦美元收益。對於那些經歷過多次減半而壓縮挖礦利潤的股東來說,將能源轉向GPU堆顯然看起來像是將一個成熟的套利交易轉換爲增長。

這就是“人工智能正在吞噬加密貨幣流動性”這一標題對比特幣的字面意義。每一兆瓦從SHA-256轉移到GB300或H200都是一個不再保護網路的能量單位。隨着新礦工的加入和舊硬件的退役,哈希率持續增長,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便宜電力的更高份額將由人工智能的支付意願來定價。

當人工智能攻擊鐵路

在人工智能資本與加密貨幣之間還有一個交匯點:安全性。

在11月,Anthropic發布了一份報告,稱這是由AI代理策劃的首個大規模間諜活動。一個與中國相關的組織破解了該公司的Claude Code產品,並利用它自動化偵察、漏洞開發、憑證收集以及在大約30個受害組織間進行橫向移動。

一些攻擊成功了。一些失敗是因爲模型產生了虛假的憑證,並盜取了已經公開的文件。但最令人擔憂的是,大多數攻擊鏈是由自然語言提示驅動的,而不是由一間充滿操作員的房間進行的。

加密交易所和保管機構正處於這一爆炸半徑的中心。他們已經依賴於人工智能進行交易監控、客戶支持和欺詐監測。隨着更多操作轉向自動化代理,路由訂單或監控洗錢的同樣工具將成爲目標。密集的密鑰和熱錢包集中使它們對任何能夠將一個Claude大小的代理指向網路地圖的團體具有吸引力。

對這種事件的監管響應不會關心受影響的場所是否交易Nvidia股票、比特幣或兩者兼有。如果一次重大的人工智能驅動的漏洞影響到一個大型交易所,政策討論將把人工智能和加密貨幣視爲一個單一的風險面,位於關鍵金融基礎設施之上。

那麼,人工智能真的在吞噬加密流動性嗎?

誠實的答案是,人工智能正在做一些更有趣的事情。它正在爲任何與計算相關的事物設定風險的價格。

曾經可能追逐 L1 的風險投資現在正在資助基礎模型和 AI 基礎設施。公共股權投資者正在權衡 Oracle 的 30% 回撤與 $300 億美元的 OpenAI 雲交易是否真的會帶來回報。

私人市場樂於將像Cursor這樣的開發工具與中型市值代幣網路進行等值評估。比特幣礦工正在重新品牌爲數據中心運營商,並與超大規模企業籤訂長期合同。代幣項目試圖在他們的股票代碼上添加“AI”,因爲那是興奮所在。

從加密行業的深處看這個市場,就像一個食物鏈,人工智能簡單地吞噬一切。

但可惜,這總是比看起來更復雜和微妙。在過去兩年中,人工智能已成爲未來計算的參考交易,而這一交易將比特幣基礎設施、人工智能代幣甚至交易所安全性都卷入同一個故事中。

所以,流動性並沒有完全離開。它正在四處流動,將其他一切與一個讓市場信服的部門進行定價,該部門承諾並展示了萬億資本支出計劃。

BTC2.97%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