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的困境:爲什麼Solana可能會超越以太坊



我已經觀察區塊鏈領域的發展多年,Justin Bons 最近關於 Solana 可能成爲最去中心化區塊鏈的說法讓我感觸頗深。作爲 Cyber Capital 的創始人,Bons 不僅僅是在空談預測——他在挑戰我們衡量去中心化的基礎。

我最感興趣的是他對去中心化的經濟學方法。Bons並不是過分關注硬件要求,而是將問題框定在費用收入上。他辯稱:“去中心化最終來自費用。”他建議,如果沒有有意義的L1可擴展性,“以太坊就會輸掉這場比賽。”

這種觀點顛覆了傳統智慧。如果他是對的,以太坊的聚合中心策略實際上可能會通過將費用推離基礎層來破壞其去中心化。同時,Solana的激進L1擴展可能會創造一個良性循環:更多的吞吐量產生更多的費用,這爲驗證者經濟提供資金並支持更廣泛的運營商集。

Bons 引用的數字令人震驚。他聲稱 "以太坊的中本聰系數是 2!Solana 的中本聰系數是 19!" - 最低需要的驗證者數量在兩個網路之間有着戲劇性的差異。他將以太坊 "未實施原生委托" 的決定歸咎於讓一個流動性質押提供商主導了整個生態。

從安全預算來看,他的計算表明以太坊的預算大約爲505億美元,而Solana的預算約爲253億美元。關鍵是?“SOL價格只需要翻倍就能超過ETH的安全預算。”考慮到以太坊的市值大約是其五倍,這是一個大膽的說法。

但真正讓我感到困惑的是:Bons 挑戰了較低節點要求自動等於更大去中心化的概念。相反,他提出了一種更微妙的模型,在這個模型中,規模上的效用產生的費用流爲更廣泛的驗證者參與提供資金。如果沒有這些費用,去中心化的可持續性到底有多大呢?

他所描述的因果循環直觀上是有道理的:吞吐量 → 使用 → 費用 → 驗證者利潤 → 質押分散 → 審查抵抗。如果這在L1上復合,Solana的去中心化確實可能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超過以太坊。

當然,這兩個區塊鏈都不完美。但是Bons的框架迫使我們重新考慮真正的去中心化在實踐中的意義。這是關於理論上的可及性,還是經濟的可持續性?市場最終將決定哪種方法佔上風。
SOL6.86%
ETH8.43%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