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大哥:Ecash如何孕育了加密貨幣

robot
摘要生成中

我一直對科技革命中的無名英雄感到着迷。以大衛·喬姆爲例——一個幾乎被人遺忘的名字,盡管他在比特幣崛起之前近二十年就基本上發明了加密貨幣。他在某些圈子裏被稱爲“在線匿名性的父親”和“加密貨幣的教父”,這絕對是理所應當的。

在83年,Chaum發表了一篇名爲《用於不可追蹤支付的盲籤名》的論文,真是令人震驚。前一年,他的伯克利論文幾乎勾勒出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區塊鏈技術——只缺少工作量證明。而如今的加密貨幣兄弟們崇拜於中本聰的祭壇,卻常常對站在Chaum的肩膀上毫無頭緒。

肖姆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家,他還實踐了自己的理念。在89年,他推出了DigiCash並註冊了“電子現金”的商標。願景?在客戶和零售商之間進行數字微支付,買家無需支付交易費用。聽起來熟悉嗎?他成功獲得了$10 百萬的風險投資——在互聯網泡沫前的時代,這可不算壞!

讓我感到無奈的是,美國完全對這場革命視而不見。當查姆在國會前爲數字貨幣可能取代法定貨幣作證時,美國消費者卻毫不在意嘗試一些新事物。只有一家美國銀行——位於聖路易斯的馬克·吐溫銀行——與DigiCash合作,吸引了可憐的5,000名用戶,處理的金額不到100,000美元。美國人對他們珍貴的信用卡太過於安逸。

與此同時,歐洲的反應更爲積極。在90年代仍然主要依賴現金的情況下,德國、瑞士、挪威和瑞典的銀行在1998年中期接受了電子現金。日本和澳大利亞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但這來得太少,太晚——DigiCash在1998年11月申請破產。

這些機制既革命性又簡單。用戶下載免費的DigiCash軟件,創建帳戶,將現金或支票發送到參與的銀行,瞧 - 他們的餘額在瀏覽時出現在窗口中,隨時準備進行即時支付。它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加密貨幣的錢包!但將錢投入系統非常麻煩,而大多數人對此並不在意,因爲信用卡似乎完全沒問題。

喬姆的見解 eerily prophetic。在1994年《紐約時報》的採訪中,他預測道:"隨着網路上的支付日趨成熟,你將不得不爲各種小事情付費……你閱讀的每一篇文章,你問的每一個問題,你都得爲此付費。" 雖然我們現在並不爲每次搜索(付費),但他並沒有預測錯——全球在線購買目前總額已達5.7萬億美元,並且還在上升。

我不禁想知道,如果DigiCash成功,我們的金融環境會有多麼不同。我們會避免2008年金融危機嗎?今天的交易平台會完全不同嗎?加密貨幣的採用會在幾十年前就發生嗎?Chaum開闢的道路值得比特幣成功的陰影下更多的認可。

BTC-0.1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