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代幣銷毀 VS 重新分配,誰是更健康的拉盤療法?
作者:Pavel
編譯:深潮TechFlow
摘要
我們正在探討,爲了保持系統健康並激勵機制的合理性,是銷毀資產還是重新分配資產更好。
當削減是懲罰惡意行爲的初始階段時,重新分配資產通常比簡單銷毀更高效。
當銷毀是設計中的核心特性且不涉及削減(如通縮經濟模型)時,沒有理由實施重新分配。
當重新分配是設計中的核心特性但表現得像是一個漏洞時,不應用銷毀來替代,而是需要從根本上改進設計。
定義
很多人似乎感到困惑,以爲當某個代幣被大幅削減時,被削減的質押會自動被銷毀,從而導致供應量減少。但事實並非如此。
削減:指將資產從惡意行爲者手中「收回」。
銷毀和重新分配:描述這些被收回的資產接下來的處理方式。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被削減的資產可以被銷毀,也可以被重新分配:
銷毀減少總供應量;
重新分配則將價值轉移給另一方(不一定是受害方)。 此外,銷毀也可能通過協議內置機制獨立發生,而無需削減。
重新分配如何增強經濟安全性
讓我們以當今加密貨幣領域最著名的協議之一——EigenCloud爲例。其運營者因未履行義務而被削減,這是件好事:惡意行爲者受到懲罰。然而,在引入削減資金重新分配之前,這些資金通常會被銷毀(目前仍可銷毀)。
我們認爲,在這樣的系統中銷毀削減資金無異於自斷雙腿。因爲當運營者的質押被削減時:運營者會受到懲罰(這是有原因的),但是:
受害方得不到任何補償(想象受害者被車撞了,司機被判刑,但受害者卻沒有得到任何幫助)。
系統的安全性下降(因爲用來保障系統的資產減少了)。
既然可以將這些價值保留下來並轉移給受害方,爲什麼要將其銷毀?通過重新分配,可靠的參與者可以獲得更多獎勵,受害用戶可以獲得補償,價值留在生態系統中,僅是被重新分配。這還能爲應用程序解鎖更多應用場景,例如:
無許可方式運行的新型鏈上保險協議;
更快且有保障的去中心化交易(DEX)交易,例如在請求失敗、過期或未及時完成時對交易者進行補償;
爲運營者提供更多激勵,促使其誠實透明地運營;
保護借貸者,提供有保障的年化收益率(APR)、更高透明度以及潛在的原生固定利率。
經濟安全不僅可以在事故發生前(例如銷毀機制)直接保障用戶安全,還能在事故發生後直接保護用戶。Cap 等協議已經實現了重新分配功能,被削減的運營者的資金將重新分配給受影響的 cUSD 持有者。
重新分配的挑戰
銷毀資產比重新分配更容易,不需要關心這些資產的後續處理,直接銷毀就好,既沒有收益也沒有風險。銷毀資產的好處更少,風險也顯著降低。而重新分配則會讓遊戲規則發生巨大變化,從惡意行爲者到受害方的價值轉移並非想象中那樣簡單。
惡意運營者現在可能會與惡意驗證節點服務(AVS)聯手。目前,AVS可以實施任何定制的削減邏輯,即便這些邏輯不公平或不客觀。在削減機制中,AVS沒有太多理由採取惡意行爲,因爲運營者不會在知道自己可能因非客觀原因被削減的情況下提交質押。
但在重新分配機制中,AVS 可以將一個運營者的質押轉移給另一個惡意運營者(他們合作),從而基本上從系統中提取價值。如果 AVS 密鑰被攻破,同樣會發生類似情況,這也可能影響運營者或 AVS 的整體「吸引力」。
在這裏,需要對機制設計進行額外評估:
運營者創建後不應有「切換類型」的選項;
應提供一種方法識別被攻破(惡意)的運營者,並重新分配價值(如果價值最終流向了惡意方),同時進行持續監控等。
盡管銷毀資金更簡單,但重新分配更公平,不過它需要額外的復雜性。
修復錯誤的重新分配
最大可提取價值(MEV) 的場景可以從以下視角觀察:無辜用戶和流動性提供者(LP)可能會無故遭到削減。例如,當用戶希望交換資產時,他們可能遭遇搶先交易或夾擊攻擊,導致輸出結果(價格)變差。
可以自信地說,他們之所以被削減,是因爲他們向系統(DEX)提交了質押(用於交換的資產),並在一定時間內(交換時間)持有這些資產,最終卻收到的遠低於預期。
這裏有兩個核心問題:
LP 無緣無故被削減(他們沒有惡意行爲)。
用戶無緣無故地被削減;他們沒有惡意行爲,也沒有試圖從系統中獲利或爲系統做出貢獻,他們只是希望自己的操作被執行。
在這裏,價值被提取並重新分配,剝削者得到獎勵,而沒有做錯任何事的一方則受到削減。
通過制定某些排序規則(如 Arbitrum Boost),用戶可以更輕鬆地解決此問題。
對於 LP 來說,這個問題更加復雜,因爲他們通常是 LVR(損失與再平衡)的受害者。
銷毀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銷毀可以爲所有代幣持有者提供分散的利益,但無法具體補償那些因套利活動而直接損失的LP。理論上,可以通過銷毀解決問題,因爲一旦利潤被銷毀,套利就沒有動機了。
然而,一旦提取套利利潤,識別這種套利就變得更加困難:雖然鏈上交易是可見的,但 CEX 數據不會顯示交易者的確切地址。
在這種情況下,糟糕的重新分配設計可以通過應用程序特定的排序規則來解決,例如 Angstrom 的解決方案,讓 LP 捕獲原本會被剝削者奪走的價值。這種方法效果相當不錯。
在這個特定的 MEV 案例中,重新分配和銷毀都不是真正可行的選項,它們只能治標不治本。問題需要從設計層面進行根本性的改變。
銷毀優於重新分配的場景
需要明確的是,重新分配並不是萬能的解決方案。在以下情況下,銷毀更爲合適:在削減未涉及時,銷毀通常是機制設計中的核心特性。
以 BNB 爲例,BNB 的季度銷毀是其通縮代幣經濟模型的核心特性,無法用重新分配替代因爲這個過程既不涉及剝削者,也不涉及受害用戶。
類似的過程也發生在 ETH 的設計中(EIP-1559),基礎費用被銷毀,產生通縮效應。考慮到以太坊的機制設計,在網路擁堵期間,費用可能會變得非常高,有人可能會認爲,與其銷毀基礎費用,不如將基礎費用轉入國庫基金,用於在網路擁堵期間補償部分費用。然而,這樣做弊端遠大於潛在優勢:
重新分配費用可能稀釋通縮效應,導致更高的通脹,並可能隨着時間推移壓低代幣價值;
資金分配不當,收入減少(例如:基金應優先支持哪些交易?用戶支付優先費用是否合理,如果費用可以通過資金補償?等等);
如果知道費用會被補償,可能會更容易產生垃圾交易,加劇擁堵;
假設將以太坊的基礎費用重新分配給質押者,這可能會激勵驗證者優先處理高費用交易,忽略那些未被贊助或未提前支付的交易。
還有許多其他類似案例,但關鍵在於,重新分配並不是萬能藥。如果銷毀是獨立發生的(未涉及削減),幾乎沒有理由用重新分配替代銷毀。
總結
最終,我們想指出,在未涉及削減的場景中,重新分配通常表現不如銷毀,而在涉及削減的場景中,重新分配通常比銷毀發揮更好的作用。
激勵機制協調問題在加密領域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並且通常會因協議而異。如果經濟價值直接影響系統的安全性或其他關鍵因素,那麼最好不要銷毀這種價值,而是找到一種方法,將其正確地重新分配給那些誠實行事的人,從而激勵公平和誠實的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