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諾獎得主:穩定幣或許名不副實,風險遠大於收益

robot
摘要生成中

來源:經濟學人

編譯:Luffy,Foresight News

得益於《GENIUS 法案》的推動,穩定幣已躋身主流金融。這部於今年 7 月通過的美國法律,爲穩定幣構建了監管框架,使其獲得合法性背書,同時爲金融機構推出自有穩定幣鋪平了道路。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及其家族支持的加密項目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已發行穩定幣 USD1。而當前最熱門的穩定幣 —— 由 Tether 發行的 USDT,過去 12 個月市值飆升 46%,達到 1740 億美元。

這類錨定美元等現實資產的加密貨幣,號稱比價格劇烈波動的比特幣更穩定,同時被宣傳爲 「低成本、高速」 的支付方式。然而,穩定幣帶來的風險將遠大於收益,且市場早已存在更優替代方案。

第一代加密貨幣(以比特幣爲代表)的支持者構成復雜:既有技術極客、追求 「脫離政府管控」 的自由意志主義者,也不乏洗錢者與渴望快速暴富的投機者。這些處於行業前沿的加密公司,主要依靠 鑄幣收益(代幣發行利潤)和交易手續費(平台交易抽成)蓬勃發展。

批評者認爲,這類加密貨幣幾乎沒有社會價值。它們爲逃稅提供便利,剝奪政府的鑄幣稅收入,還需通過高耗能的 挖礦維持運行;更重要的是,它們削弱了央行在危機中穩定經濟、遏制資本外逃(尤其在經濟體遭遇投機衝擊時)的能力。而其劇烈的波動性,更使其完全無法成爲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穩定幣的出現,被認爲是解決最後一個問題的方案。通過錨定美元等安全資產,它們宣稱能 「兼具數字支付的高效性與資產價格的穩定性」。它們還將自己定位爲成本高昂的現有機構——銀行以及 Visa、PayPal 和 SWIFT 等支付平台——的競爭對手,尤其是在跨境轉帳領域。乍看之下,這似乎是行業的進步。但歷史早已證明:看似安全的金融創新,往往是危機的導火索 ,正如 2008 年金融危機前的金融衍生品與次貸證券打包產品。

穩定幣與貨幣市場基金類似:表面上看似安全,實則在壓力下極易崩盤。屆時,政府可能因 「保護中小企業與家庭資產」「防止金融風險蔓延」 或 「維護轄區加密友好聲譽」,被迫出手救助穩定幣持有者。而這種政府兜底的預期,又會反過來縱容穩定幣發行方的冒險行爲。

支持者堅稱,穩定幣完全由美元資產背書(即錨定美元現金、銀行存款、美國國債、貨幣市場基金等),且會計師事務所會定期審計儲備金規模,監管機構則負責解讀審計結果並執行必要的監管措施。但現實中,全額背書遠非板上釘釘。Tether 曾因 「虛假陳述儲備金情況」 被罰款,其儲備金從未經過獨立機構的全面審計;另一家穩定幣發行方 Circle,曾因硅谷銀行倒閉導致 8% 的儲備金面臨風險,幸運的是,硅谷銀行的未投保儲戶最終獲得了公共資金救助。

即便儲備金真實存在,儲備金是否足額的微小疑慮,也可能引發破壞性的擠兌潮。2022 年 算法穩定幣 TerraUSD 的崩盤便是例證。更令人擔憂的是,《GENIUS 法案》中關於穩定幣贖回的規則 ——包括 「如何響應持有者的兌回請求」「危機中是否可暫停支付以穩定流動性」 等核心條款 —— 仍模糊不清。

此外,現金、國債等安全資產的收益率極低。歷史上,不少受審慎監管的銀行,都曾爲追求更高收益而投資僞裝成安全資產的高風險產品。那麼,爲何要假設監管遠松於銀行的穩定幣發行方,會表現得更克制,不去通過 「利率投機」「投資未投保存款」 等方式追逐收益呢?

《GENIUS 法案》禁止穩定幣發行方支付利息,這一規定實則是爲安撫銀行,畢竟銀行擔憂儲戶會將資金轉入穩定幣。但該禁令並不適用於 Coinbase、PayPal 等穩定幣交易平台。這種監管差異留下了漏洞:平台可與發行方合作,卻無需遵守針對發行方的監管規則。

部分平台正利用這一漏洞變相提供收益(例如 Coinbase 與 PayPal 均通過交易返現實現),並爲支撐這些收益鋌而走險。但與銀行不同,這些平台無需滿足 「資本金充足率」「流動性覆蓋率」 等要求,也無需繳納存款保險費。由此,它們躋身影子銀行之列,享受隱性的公共兜底,卻不承擔相應的監管成本。

政治因素進一步放大了穩定幣的風險。美國現政府在推廣加密貨幣方面,既存在個人經濟利益,也有意識形態傾向,同時還有地緣政治考量。加密貨幣可提振全球對美元的需求,進而爲美國貿易逆差融資。如今,傾向於支持加密行業的官員已被任命爲監管者,寬松監管幾乎已成定局。

這一局面令歐洲及其他地區憂心忡忡。若某國試圖對以美元爲錨的穩定幣實施嚴格監管,可能會被川普政府貼上 不公平貿易壁壘的標籤,正如美國當前對歐洲管控科技巨頭的態度。

穩定幣的流行,恰恰凸顯了市場對更優支付方式的真實需求:更快、更便宜、24 小時不間斷、可編程化。但這類支付體系,理應由公共部門直接構建並提供。目前,巴西與中國已擁有高效的數字支付系統;歐元區也在推進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研發。支付體系本就屬於公共產品,不應由私人投機資本主導。

當然,私人企業往往是創新的源頭,因此公共支付基礎設施應保持開放性,提供編程接口,允許創業者在其基礎上開發應用。若能如此,這樣的體系便能兼具公共信任與私人創新活力。

穩定幣或許會作爲最新金融潮流吸引眼球,但它們在讓少數人暴富的同時,也可能給金融體系帶來不穩定風險。更合理的選擇,是將支付體系視爲共享公用設施,而非投機者的遊樂場。

WLFI-5.57%
USD10.01%
BTC0.96%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