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中本聰系數:對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有缺陷的衡量標準
我最近深入研究區塊鏈架構,讓我告訴你,這個中本聰系數的事情比人們意識到的要復雜得多。沒錯,它聲稱通過計算需要多少實體共謀才能控制一個網路來衡量去中心化,但我看到的數字說實話可笑至極。
根據最新的數據,似乎 Polkadot 排在第 94 位,而 Mina Protocol 在第 96 位。真的?這些數字感覺可疑地被抬高了。與此同時,以太坊的系數僅爲 2,暴露了我多年來所說的 - 所謂的 "去中心化未來" 實際上是由少數質押池控制的。
當我看到索拉納在19,阿普托斯在20,蘇伊在17時,我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這些新鏈喜歡誇耀他們的“去中心化”,同時方便地設計出一個系統,其中權力仍然集中在一小羣運行昂貴硬件的驗證者手中。
事實是,這些指標掩蓋了真正發生的事情。以以太坊爲例——不僅僅是Lido和一些主要交易平台控制了一切;而且普通人根本沒有機會成爲驗證者,除非投入32 ETH以及技術專長。這怎麼能算是去中心化呢?
最讓我生氣的是區塊鏈項目如何在營銷中使用這些數字卻不去解決真正的問題。Polkadot 的 NPoS 可能會更均勻地分配驗證者,但說實話——大多數治理決策仍然受到一小部分大佬的影響。
區塊鏈行業需要停止對這些簡單指標的癡迷,面對現實:真正的去中心化依然難以實現,這些數字並不能完整地反映誰實際上控制着這些網路。
哪個設計更有優勢?都沒有,如果它們無法兌現去中心化的基本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