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逐倉保證金模式和交叉保證金模式在加密貨幣交易中?

簡而言之

  • 隔離保證金和交叉保證金是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上的兩種不同類型的保證金。

  • 在隔離保證金模式下,交易者可以自行選擇爲特定頭寸分配多少資金。該金額不會影響其他餘額。

  • 跨保證金使用帳戶上的所有可用資金作爲所有交易的擔保。如果一個頭寸虧損而另一個頭寸盈利,可以使用盈利來抵消。頭寸可以保持更長時間的開放。

  • 選擇這些類型的保證金取決於您的策略、風險態度以及您希望多積極地管理頭寸。

什麼是保證金交易?

讓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保證金交易的基礎。核心在於,投資者向交易所借款,以購買比他們能負擔得起的更多的資產。他們將自己的資產作爲貸款的抵押。

你有5000美元。你認爲比特幣會漲。可以直接用這筆錢買加密貨幣,或者使用槓杆。如果比特幣的價格漲20%,你的5000美元將變成6000美元。不錯。

那如果使用5:1的槓杆呢?那麼您實際上是在用25,000 (您的5,000 + 20,000信用)進行交易。在價格漲20%的情況下,您的投資已經值30,000美元。償還20,000信用後,您將剩下10,000。這樣收益率就是100%!

保證金交易看起來很有吸引力,但風險相當高。如果比特幣下跌20%,不使用槓杆您將只損失1000美元。使用5:1的槓杆,您將損失全部5000美元的投資。完全崩潰。

這還不包括佣金和貸款利息。市場可能瞬間改變方向,而損失有時甚至超過最初的投資。

隔離保證金。什麼是隔離保證金?

隔離保證金和交叉保證金是兩個在加密交易所進行交易的方式。每種方式都有其優缺點。

在隔離保證金模式下,存款僅限於特定頭寸。您自己決定分配多少資金用於交易。這筆交易不會影響其他資金。

想象一下:您帳戶上有10 BTC。您以5:1的槓杆開了一筆以Ethereum爲標的的多頭倉位,指定2 BTC作爲隔離保證金。實際上,您交易的金額爲10 BTC (2您的+ 8 借款)。

如果以太坊漲,那很好。利潤將增加到您的2 BTC。如果價格下跌,您最多會失去這2 BTC。其他8 BTC將保持不變在帳戶中。因此,這被稱爲“隔離”保證金。

交叉保證金。什麼是交叉保證金?

交叉保證金將帳戶上的所有資金作爲所有交易的保證金。如果一個頭寸虧損而另一個頭寸盈利,盈利會自動抵消虧損。這樣,頭寸可以保持更長時間開放。

示例:您有 10 BTC。您以 2:1 的槓杆開設了 4 BTC 的以太坊多頭頭寸,並以相同的槓杆開設了 6 BTC 的其他加密貨幣空頭頭寸。您所有的 10 BTC 都用作兩個頭寸的保證金。

如果以太坊下跌(損失),而其他加密貨幣也下跌(空頭利潤),那麼利潤將抵消損失。兩個頭寸都保持開放。

如果以太坊下跌,而另一種加密貨幣漲,那麼兩個頭寸都可能會虧損。如果虧損超過您的10 BTC,兩個頭寸將被強制平倉。您將失去一切。這與隔離保證金的情況完全不同,後者的風險僅限於2 BTC。

這些例子相對簡單。現實情況要復雜得多。

隔離保證金與交叉保證金之間的主要區別

從例子中可以看出這些模式的關鍵區別:

  1. 保障與清算機制

在隔離保證金中,只有指定部分資金面臨風險。如果您交易2 BTC,只有這部分資金處於危險之中。

使用交叉保證金時,整個餘額作爲抵押。系統可以使用您所有的錢來防止清算。但如果情況變得非常糟糕,您可能會失去一切。

  1. 風險管理

隔離保證金可以更精確地管理風險。您爲每筆交易分配特定金額。交叉保證金將所有頭寸的風險合並在一起。有時這很有利,有時則不是。

  1. 靈活性

使用隔離保證金時,需要手動向頭寸添加資金。交叉保證金會自動使用可用資金,以避免強制平倉。

  1. 應用

隔離保證金在您想要控制每筆交易的風險時是理想選擇。交叉保證金在開設多個相互關聯的頭寸或希望最大化利用您的餘額時更爲方便。

隔離保證金的優缺點

  1. 優勢:

可控風險:您自己決定爲特定頭寸分配多少資金。只有這筆金額面臨風險。

利潤和虧損的透明度:更容易跟蹤每個頭寸的P&L。

可預測性:可以提前評估最大損失。這對規劃很有幫助。

  1. 缺點:

需要持續監控:必須仔細關注交易,以免發生清算。

槓杆限制:如果交易對您不利,無法自動使用帳戶上的其他資金。必須手動添加。

管理難度:跟蹤多個單獨的頭寸可能很困難,尤其是對於新手。

隔離保證金提供了風險控制,但需要積極管理。有時,如果不明智地使用,這可能會限制潛在利潤。

BTC2.34%
ETH2.0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