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Bullish重啓IPO計劃 衝刺美股上市 持幣儲備雄厚仍面臨盈利挑戰
加密交易平台Bullish重啓IPO計劃,競逐美國資本市場
近期,一家知名加密機構再次將目光投向美國資本市場。在多年前上市嘗試未果後,某知名區塊鏈公司旗下的加密交易平台Bullish重新啓動了IPO計劃。隨着美國監管環境逐漸明朗和機構資本加速湧入,Bullish憑藉其豐厚的早期比特幣儲備和強大的傳統資本支持,再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然而,該公司仍面臨營收壓力和客戶集中度高等挑戰。
合規布局與資本支持,三年後重啓上市計劃
7月18日,Bullish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文件,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爲"BLSH"。具體發行股票數量和價格區間尚未確定。此次IPO由多家頂級投行承銷,包括摩根大通、傑富瑞金融集團、花旗集團等。SEC授予承銷商30天內購買額外股票的選擇權。
Bullish CEO表示:"我們選擇此時進行IPO,是因爲我們認爲數字資產行業正處於新一輪增長的起點。透明度和合規性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這與公開資本市場高度契合。成爲上市公司將爲我們帶來關鍵優勢:提升信譽、拓寬融資渠道、獲得用於戰略收購的股權貨幣。"他指出,數字資產行業正處於機構投資者加速入場的轉折點,而Bullish已具備充足的資源與合規模式迎接這一波機構化浪潮。
事實上,這並非Bullish首次嘗試上市。2021年,Bullish成立僅兩個月就宣布計劃通過SPAC方式上市,估值高達90億美元。當時還通過PIPE融資募集約9億美元,投資方包括PayPal前CEO Peter Thiel旗下的基金、野村控股等重量級傳統和加密資本。然而,由於2022年下半年全球金融環境劇變,Bullish最終終止了SPAC計劃。
此次重啓IPO,反映了Bullish對市場環境變化的敏銳反應和戰略調整。一方面,美國市場監管正在逐步明朗,多家加密機構爭相推進上市進程;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大規模進入數字資產領域,加速了行業的合規與機構化趨勢。Bullish已在全球多地完成合規布局,包括今年初獲得香港證監會頒發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
此外,Bullish獲得了重量級傳統資本支持。Peter Thiel不僅是硅谷最具影響力的投資人之一,其創立的基金也是Bullish最早、最堅定的投資者。CEO Tom Farley本身具備豐富的資本市場經驗,曾任紐約證券交易所集團總裁,熟悉與公開市場對接的完整流程。
巨額虧損難掩雄厚儲備,管理層持股超六成
Bullish的主要業務包括交易所Bullish和加密媒體CoinDesk。CoinDesk是Bullish在2023年11月收購的,間接獲得超600萬名用戶,並推出了多個數據和分析產品。
根據IPO文件,截至2025年3月31日,Bullish Exchange累計交易量已超過1.25萬億美元,其中現貨交易爲重要業務。2024年日均交易量達14.98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BTC和ETH的現貨交易量分別達到1086億美元和52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然而,Bullish的核心業務存在客戶集中風險,高度依賴大客戶。前五大客戶佔據現貨交易量的69%、交易收入的83%。
從盈利數據看,Bullish近年財務表現波動明顯。2022年淨虧損高達42.46億美元,2024年實現7956萬美元淨利潤,而今年Q1又出現3.48億美元淨虧損,與去年同期形成強烈對比。
盡管業績承壓,Bullish仍保持充沛的流動性。截至2025年3月31日,持有的流動資產價值逾19.62億美元,包括17.35億美元比特幣、1.44億美元穩定幣等。比特幣持有量從2022年底的約66720個減少到2025年3月31日的約20960個,主要用於無形資產、放貸等。總負債約爲7億美元。
股權結構方面,Bullish的控制權高度集中在管理層手中。多名高管共持有超過六成以上的A類普通股和絕大部分股權。重要外部機構股東包括一些知名投資機構。
總的來說,借助監管窗口的開放和資本市場的回暖,Bullish正試圖搶佔進入主流市場的先機。然而,能否在資本市場站穩腳跟,未來仍面臨不小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