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3 的安全基石:關注傳統網路安全漏洞在 Web3 領域快速發展的同時,對傳統網路安全漏洞的重視程度卻相對不足。這種情況的出現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 Web3 行業還處於發展初期,相關技術和安全措施仍在不斷完善;二是現有的網路安全法規已經促使 Web2 企業加強了自身的安全建設,盡可能降低安全事件的發生概率。這些因素導致當前 Web3 領域更多地關注鏈上安全和區塊鏈生態自身的安全性,而對於更爲底層的漏洞,如系統級漏洞、瀏覽器漏洞、移動安全和硬件安全等領域,缺乏足夠的認知和重視。然而,不容忽視的是,Web3 實際上是建立在 Web2 的基礎設施之上的。如果 Web2 的底層出現安全漏洞,對於整個 Web3 生態來說將會是災難性的,會對用戶資產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例如,瀏覽器漏洞或移動端漏洞可能會在用戶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導致資產被竊取。事實上,已經出現了多起利用 Web2 漏洞竊取數字資產的真實案例。這些案例涉及比特幣 ATM、Chrome 瀏覽器、Microsoft Word 以及 Android 系統等多個方面,充分說明了 Web2 漏洞對數字資產的危害是切實存在的,其影響範圍也相當廣泛。這些漏洞不僅會影響個人資產,還會對交易所、資產托管企業和礦業等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可以說沒有 Web2 底層的安全,就無法保障 Web3 領域的安全。一些安全團隊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開始致力於研究底層安全。這些團隊由來自全球的頂級安全專家組成,具備覆蓋 Web2 和 Web3 全方位生態的技術能力。他們已經發現了多個知名科技公司產品中的高危漏洞,以及多個著名 Web3 生態中的安全漏洞。這些安全團隊認爲,Web3 領域的安全措施不能僅僅依靠單一的代碼審計等方式,還需要更多的安全設施,如實時檢測與響應惡意交易等。他們強調,安全技術直接關乎用戶資產,安全研究能力也是一家安全公司水平的體現。正所謂"未知攻,焉知防",只有深入研究潛在的攻擊方式,才能更好地制定防御策略。未來,這些安全團隊將繼續擴大對底層安全技術的研究,並以開放的態度歡迎業內同行、技術專家以及 Web3 機構、交易所和錢包廠商的交流合作,共同努力提升 Web3 領域的安全性。
Web3安全的隱患:傳統網路漏洞不容忽視
Web3 的安全基石:關注傳統網路安全漏洞
在 Web3 領域快速發展的同時,對傳統網路安全漏洞的重視程度卻相對不足。這種情況的出現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 Web3 行業還處於發展初期,相關技術和安全措施仍在不斷完善;二是現有的網路安全法規已經促使 Web2 企業加強了自身的安全建設,盡可能降低安全事件的發生概率。
這些因素導致當前 Web3 領域更多地關注鏈上安全和區塊鏈生態自身的安全性,而對於更爲底層的漏洞,如系統級漏洞、瀏覽器漏洞、移動安全和硬件安全等領域,缺乏足夠的認知和重視。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Web3 實際上是建立在 Web2 的基礎設施之上的。如果 Web2 的底層出現安全漏洞,對於整個 Web3 生態來說將會是災難性的,會對用戶資產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例如,瀏覽器漏洞或移動端漏洞可能會在用戶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導致資產被竊取。
事實上,已經出現了多起利用 Web2 漏洞竊取數字資產的真實案例。這些案例涉及比特幣 ATM、Chrome 瀏覽器、Microsoft Word 以及 Android 系統等多個方面,充分說明了 Web2 漏洞對數字資產的危害是切實存在的,其影響範圍也相當廣泛。
這些漏洞不僅會影響個人資產,還會對交易所、資產托管企業和礦業等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可以說沒有 Web2 底層的安全,就無法保障 Web3 領域的安全。
一些安全團隊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開始致力於研究底層安全。這些團隊由來自全球的頂級安全專家組成,具備覆蓋 Web2 和 Web3 全方位生態的技術能力。他們已經發現了多個知名科技公司產品中的高危漏洞,以及多個著名 Web3 生態中的安全漏洞。
這些安全團隊認爲,Web3 領域的安全措施不能僅僅依靠單一的代碼審計等方式,還需要更多的安全設施,如實時檢測與響應惡意交易等。他們強調,安全技術直接關乎用戶資產,安全研究能力也是一家安全公司水平的體現。正所謂"未知攻,焉知防",只有深入研究潛在的攻擊方式,才能更好地制定防御策略。
未來,這些安全團隊將繼續擴大對底層安全技術的研究,並以開放的態度歡迎業內同行、技術專家以及 Web3 機構、交易所和錢包廠商的交流合作,共同努力提升 Web3 領域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