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我是陳一凡,辦公桌正對着陸家嘴璀璨的夜景時,總會想起二十年前皖北平原的田埂。那時我的腳下是泥濘,鼻尖是麥香,而現在指尖劃過的,是跳動的 K 線與億級資金的流向。


村裏人至今說不清我做的 “金融” 到底是啥。有人說我在上海 “倒騰錢”,有人篤定我進了銀行當 “大官”,只有我媽,每次打電話都反復叮囑:“別貪多,咱莊稼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錢要幹淨。”
大一的微觀經濟學課,老師讓分組做模擬炒股。我連股票帳戶都不會開,同組的城裏同學嫌我 “太土”,把我晾在一邊。那天晚上,我在圖書館待到閉館,對着電腦屏幕上的 K 線圖發呆 —— 那些紅紅綠綠的線條,像極了老家田地裏起伏的麥浪,卻比麥浪復雜千百倍。我想起秋收時,父親教我看雲識天氣,“烏雲壓頂要下雨,晴空萬裏好曬糧”,或許這 K 線,也藏着某種 “天氣規律”?
憑着這股莊稼人的韌勁,我把別人逛街、談戀愛的時間,都用在了啃書本、練實操上。爲了攢錢開實盤帳戶,我周末去工地搬磚,暑假去餐廳端盤子,手掌磨出的繭子,從握鋤頭的硬實,變成了握鼠標的細膩。大四那年,我以專業第一的成績畢業,拿到了一家頭部券商的 offer,成爲村裏人口中 “在上海掙大錢” 的人。
初入職場,挑戰比想象中更烈。晨會匯報時,我帶着濃重的鄉音,剛說完 “我認爲這只股票的估值……”,就被總監打斷:“小陳,先把普通話練標準,客戶不會信一個連話都說不清的分析師。” 項目對接時,合作方看我穿着平價西裝,眼神裏帶着輕視:“你們團隊就派你來?”
那些日子,我下班後躲在出租屋裏練普通話,對着鏡子糾正發音;省喫儉用買了第一套質感不錯的西裝,只爲在談判桌上多一分底氣;熬夜研究行業報告,把每個數據都核對三遍,生怕因爲出身 “草根” 就被貼上 “不專業” 的標籤。有一次,我負責的農業板塊研究報告,因爲精準預判了玉米價格走勢,得到了公司大佬的賞識。匯報時,我忍不住提起:“我小時候種過玉米,知道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也知道旱澇對產量的影響,這些田間經驗,讓我更懂農業企業的邏輯。”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農村出身不是我的短板,而是我的獨特優勢。我懂土地的厚重,懂莊稼人的堅韌,懂農業產業鏈上每個環節的不易。後來,我主導了一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融資項目,當我站在企業的種植基地裏,看着一望無際的稻田,跟董事長聊起 “輪作休耕”“病蟲害防治”,聊起金融如何爲農業賦能,董事長握着我的手說:“小陳,你不是來做業務的,你是懂我們的人。”
如今,我在金融行業站穩了腳跟,成了別人口中的 “陳總”。但我依然保持着莊稼人的習慣:不熬夜,早上七點準時起牀;不浪費糧食,碗裏的飯必須喫完;每年秋收,都會回老家幫父母收玉米。村裏的年輕人問我:“哥,金融這行太難了,我也想出去闖,怕不行。” 我指着田埂上的麥苗說:“你看這麥子,春天發芽,夏天生長,秋天收割,一步都不能急。做金融跟種莊稼一樣,得沉下心,懂規律,守本分,不能想着走捷徑。”
上個月,我牽頭成立了一支鄉村振興產業基金,專門投資農業科技、農產品深加工等領域。當第一筆資金注入一家研發智慧農業設備的初創公司時,我仿佛看到了老家的田地裏,拖拉機裝上了智能導航,農民拿着手機就能監測土壤墒情。
夜晚,陸家嘴的燈光依舊璀璨,但我心中最亮的光,還是來自皖北平原的星空。我從田埂走來,帶着土地的饋贈,在金融的海洋裏航行,而我的初心,始終是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 —— 我想讓更多像我一樣從農村走出來的人,有更多機會;想讓金融的活水,真正流進田間地頭,滋養出更多希望。
K 線起起伏伏,就像人生的跌跌撞撞。但只要心裏裝着田埂的踏實,眼裏看清市場的規律,就一定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路#美国结束政府停摆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