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權息前買還是後買?投資人必讀攻略

robot
摘要生成中

投資股票時,除權息日期常讓人猶豫不決。究竟該在除權息前買進還是等到除息後再入場?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實際上涉及多種考量因素,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本文將從不同角度分析,幫助你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除權息前買進的優缺點

優點

  1. 確保領取股利:在除權息前買進,能確保獲得公司分配的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
  2. 可能享有填息效應:優質股票在除權息後常有「填息」現象,股價會逐漸回升至除權息前水平
  3. 立即擁有股東權益:成為股東後立即擁有投票權等相關權益

缺點

  1. 短期價格風險:除權息後股價理論上會下跌,若無法填息則可能面臨短期虧損
  2. 稅務負擔:領取股利需繳納股利所得稅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3. 交易成本:若僅為領取股利而短期交易,可能因手續費侵蝕獲利

除權息後買進的優缺點

優點

  1. 較低入場價格:理論上能以除權息後的較低價格買進
  2. 避免稅務問題:不需面對股利的稅務問題
  3. 避開除權息前溢價:有些熱門高股息股票在除權息前常有溢價現象

缺點

  1. 無法獲得當次股利:錯過本次股利分配
  2. 可能錯失填權息行情:若股票迅速填權息,可能以更高價格買入
  3. 優質股常在除息後快速回升:對於績優股而言,除息後價格可能快速反彈

如何做出決策

考量因素一:公司基本面

優質公司往往能在除息後迅速填息,甚至在除息日當天股價不跌反漲。以蘋果為例,2023年11月除息日股價不降反升,從182美元漲至186美元;2025年5月除息日更大漲6.18%。

考量因素二:個人稅務情況

若你的股利所得總額接近或超過94萬元,稅負考量就變得重要。此時可能需要評估是否採用分離課稅或其他避稅策略。

考量因素三:投資期限

若是長期投資者,單次除權息的影響相對有限,更應關注公司長期發展潛力。短期投資者則需更謹慎評估除權息對股價的即時影響。

考量因素四:交易成本

計算實際交易成本很重要。以台股為例,若為避開股利稅而在除息前賣出、除息後買回,需支付:

  • 賣出手續費:0.1425% × 折扣率
  • 證券交易稅:0.3%
  • 買入手續費:0.1425% × 折扣率

這些成本加總後可能抵消部分避稅效益。

實用建議

  1. 了解個別股票歷史填息表現:查詢該股票過去是否有良好的填息紀錄
  2. 評估公司基本面:優質公司更有可能快速填息
  3. 計算稅務影響:股利所得稅率若低於20%,通常參與除權息較為有利
  4. 考慮長期持有:若打算長期持有,單次除權息的影響相對較小
  5. 技術面分析:若除息後股價跌至技術支撐位並顯現企穩跡象,可能是較佳買點

結語

決定在除權息前或後買進股票,需根據個人投資目標、稅務情況及對公司前景的評估綜合考量。對長期投資者而言,公司的基本面和成長性遠比單次除權息時機重要;對短期投資者而言,則需更謹慎評估除權息對股價的影響和相關交易成本。

最重要的是,不論選擇何種策略,都應該基於對公司基本面的了解和個人投資目標,而非僅為套利或避稅而進行操作。優質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往往超過短期除權息帶來的影響。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