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富銀行報告:機構預期2030年代幣化資產在投資組合中佔比將高達24%

道富銀行(State Street)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機構投資者對代幣化資產(Tokenization)的信心正大幅增長,預計到 2030 年,代幣化金融工具可能佔全球機構投資組合的 10% 到 24%。私有市場被視爲首個發生結構性轉變的領域,其中私募股權和私人固定收益因其高流動性不足和高運營成本,成爲代幣化的早期重點目標。當前機構投資組合中數字資產的平均佔比爲 7%,預計未來三年內將增至 16%。然而,機構普遍認爲,生成式 AI 和量子計算對運營的變革性影響,將超過區塊鏈技術本身。

代幣化浪潮加速:萬億私有市場是首個突破口

代幣化被視爲重塑金融未來的關鍵力量之一,旨在解決傳統金融長期存在的效率痛點。

· 投資策略轉變:道富銀行投資服務總裁 Joerg Ambrosius 表示,機構投資者已“超越實驗階段”,將數字資產視爲增長、效率和創新的戰略槓杆。他們普遍預計代幣化趨勢具有持久性,而非週期性熱潮。

· 2030 年預測:機構投資者預計到 2030 年,其投資組合中通過代幣化工具進行的投資佔比將在 10% 到 24% 之間。這反映出市場對區塊鏈技術帶來的效率提升抱有高度期待。

· 重點突破領域:私有市場:私募股權和私人固定收益被認爲是代幣化最早、最可能成功的應用場景。通過將房地產和私人信貸等資產所有權數字化,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市場流動性差、運營成本高的弊端,降低結算時間,並擴大傳統上被排除在外的投資者羣體。

數字資產佔比將翻倍:AI 與量子計算更具顛覆性

報告揭示了機構對不同新興技術的不同看法,以及數字資產在投資組合中的快速增長趨勢。

· 數字資產當前佔比:目前,機構投資組合中數字資產的平均配置爲 7%。主要形式包括數字現金、以及上市股票和固定收益的代幣化版本,每種資產平均佔投資組合的 1%。

· 三年內翻倍:機構預期數字資產的平均佔比將在未來三年內翻倍,達到 16%。

· 技術優先順序:盡管代幣化備受關注,但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爲生成式 AI 和量子計算對運營的影響力比區塊鏈更大。不過,他們也強調這些技術將協同作用,共同塑造金融的未來。Joerg Ambrosius 指出,代幣化、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正在融合,引領金融界的變革。

回報驅動力分析:比特幣和以太坊仍是數字組合的核心

數字資產敞口3年目標AUM

在資產配置方面,資產管理公司(Asset Managers)相比資產所有者(Asset Owners)展現出更高的風險偏好和更高的數字資產曝光度。

· 風險偏好差異:資產管理公司在幾乎所有數字資產類別上的持倉都高於資產所有者。例如,14% 的資產管理公司表示持有 2% 到 5% 的比特幣,而資產所有者中只有 7%。更少數的資產管理公司甚至承認持有至少 5% 的以太坊、模因幣或 NFTs,反映出其更廣泛的風險胃口。

· RWA 代幣化:在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領域,資產管理公司也領先於資產所有者,報告稱對代幣化公共資產、代幣化私人資產和數字現金的敞口更大。

· 回報驅動力:在數字投資組合中,加密貨幣仍是最大的回報驅動力:

· 比特幣:27% 的受訪者認爲比特幣是目前表現最強的資產,25% 的人預計未來三年它仍將是回報最高的資產。

· 以太坊:21% 的受訪者認爲以太坊是目前回報最高的資產,22% 的人預期這一趨勢將持續。

· 代幣化資產回報貢獻度較低:相比之下,僅有 13% 的人表示代幣化公共資產是其數字回報的主要驅動力,而私人資產代幣化僅佔 10%。這些數字預計在未來三年內基本保持不變。

結語

道富銀行的報告清晰地描繪了機構投資者對數字資產未來的樂觀藍圖:代幣化是不可逆轉的結構性趨勢,將在未來十年徹底改變資本市場的運作方式,尤其是通過爲流動性較差的私有市場注入活力。盡管短期內比特幣以太坊仍是數字投資組合的主要回報引擎,但代幣化資產的長期潛力巨大,尤其是當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且投資者對數字工具的信心成熟之後。機構正迅速行動,迎接這場由區塊鏈、生成式 AI 和量子計算共同驅動的金融未來。

本文爲新聞資訊,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加密市場波動劇烈,投資者應謹慎決策。

BTC-6.96%
ETH-11.35%
查看原文
最後編輯於2025-10-10 05:38:06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