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比特币隐含波动率仅 54%!彭博:华尔街改写散户赌场规则
彭博报导指出,尽管比特币历史高点一度暴跌至 8.1 万美元,跌幅达 36%,引发加密货币市值单月蒸发超过 1 兆美元,但与过去几次熊市不同的是,此次价格剧烈修正背后,隐含波动率仅维持在约 54% 相对低位,远低于历史峰值。这显示出市场正经历一场根本性的结构转变:从以散户主导的「投机泡沫」,走向以机构主导的「有序震荡」。
比特币暴跌 36% 背后的反常冷静
(来源:Coinglass)
比特币近期一度跌至 8.1 万美元水位,虽然撰稿当下 BTC 已经回升至约 9 万美元,但其在本月的跌幅仍然高达 20%,让 11 月成为了比特币在今年至今表现最差的月份。若从 12.6 万美元的历史高点计算,跌至 8.1 万美元的跌幅达 36%,这种幅度在传统金融市场足以引发系统性恐慌。
然而,彭博的报导揭示了一个反常现象:一般而言,价格暴跌时隐含波动率会急剧飙升,以反映交易者对未来方向的高度不确定。但这次市场大跌中,波动率仅维持在约 54% 的相对低位,远低于历史峰值。在 2022 年 Terra/Luna 崩盘和 FTX 倒闭时,比特币的隐含波动率曾飙升至 100% 以上,反映极度恐慌。相比之下,本次 36% 暴跌中仅 54% 的波动率显得极为「冷静」。
隐含波动率是从期权价格反推出的市场对未来价格波动的预期。当投资者预期未来价格将剧烈波动时,会愿意支付更高的期权费用来对冲风险,推高隐含波动率。反之,若预期波动温和,隐含波动率就会较低。本次 54% 的水平意味着,尽管价格已经暴跌,但投资者并不认为未来会出现更剧烈的波动,这种信心在过去的比特币历史中极为罕见。
彭博进一步强调,这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其一是机构化的风险传导机制,现货 ETF 与期权市场扮演缓冲垫,减轻了散户恐慌性抛售的连锁效应;其二则是监管环境与政治氛围改善,美国的友善加密政策,让比特币逐渐被视为正规资产而非赌场筹码。
本次暴跌的反常特征
价格跌幅:从 12.6 万跌至 8.1 万美元,暴跌 36%
市值蒸发:单月超过 1 兆美元
隐含波动率:仅 54%,远低于历史危机时的 100%+
市场反应:有序震荡而非恐慌性崩盘
ETF 流出 35 亿美元与机构接管
比特币现货 ETF 原本被视为市场主要买盘支柱,但 11 月却出现了高达 35 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创下最糟单月纪录。这个数字意味着自 2024 年 1 月 ETF 推出以来累计的 576.1 亿美元流入中,约 6% 在单月内流出。在传统 ETF 市场,这种规模的流出通常会引发价格崩盘和流动性危机。
然而,比特币价格虽然下跌但并未崩溃,这背后是机构基础设施的支撑。彭博指出,传统金融巨头如高盛、摩根大通,正透过衍生品、做市服务与风险对冲工具,逐步掌控加密市场的基础设施。这些机构不是简单地买入或卖出比特币,而是透过复杂的交易策略管理风险敞口。
例如,做市商可能在现货市场卖出比特币,同时在期货市场建立多头对冲,或透过期权组合锁定风险。这种精密的风险管理使得即使出现大规模抛售,市场也不会出现流动性枯竭和价格暴跌的恶性循环。机构的参与增加了市场深度,吸收了大量抛压,这是散户时代无法想像的。
过去以散户情绪主导的极端波动行情,例如 2022 年的 Terra/Luna 与 FTX 崩盘事件,市场波动常常因高杠杆与 FOMO 而失控。散户投资者倾向于追涨杀跌,在恐慌时不计成本抛售,在贪婪时疯狂加杠杆,这种行为模式放大了价格波动。相比之下,机构投资人偏好严格控管风险,宁可牺牲爆发力,也要换取更可预测的价格行为,使下跌过程更倾向于是「有序修正」而非「自由落体」。
从交易量结构来看,机构交易现在占比特币市场的主导地位。Coinbase、Kraken 等面向机构的交易平台成交量占比持续上升,而面向散户的币安虽然仍是全球最大交易所,但其市场份额正在被机构平台蚕食。这种结构性转变意味着比特币价格越来越由机构的风险偏好和配置需求驱动,而非散户的情绪波动。
从赌场筹码到数位黄金的质变
彭博最后总结,若「温和波动」成为新常态,比特币很可能将从散户的「赌场筹码」转型为机构的「数位黄金」。这个类比极为精准,因为黄金的年化波动率仅 15.8%,远低于股票(标普 500 约 18%)和比特币(历史上常超过 80%)。若比特币的波动率能够持续下降至 50% 以下甚至更低,其作为「价值储存」资产的属性将被更广泛接受。
这代表加密市场正快速融入主流金融体系,虽然市场的暴富机会将减少,但系统性风险也将大幅下降,对长期投资人而言是正面讯号。过去比特币一年内暴涨 1,000% 或暴跌 80% 的情况可能成为历史,未来更可能是年化 30%-50% 的相对稳定成长。这种转变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影响迥异:投机者会失望(因为缺乏暴富机会),但长期投资者会欣喜(因为风险降低且收益仍远超传统资产)。
从机构配置角度看,波动率下降是比特币被纳入标准投资组合的前提。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受监管的机构投资者对波动率有严格限制,年化波动率超过 60% 的资产通常被排除在配置范围之外。若比特币波动率降至 50% 以下,这些数兆美元规模的机构资金将获得配置许可,可能引发新一轮大规模流入。
监管环境与政治氛围的改善是这种转型的重要推手。川普政府的亲加密政策、SEC 对加密友好官员的任命、国家比特币储备的建立,这些都在向市场传递信号:比特币不再是边缘资产,而是国家战略资产。这种定位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投资者对比特币的风险评估。
比特币机构化的三大证据
波动率下降:36% 暴跌但隐含波动率仅 54%,显示恐慌情绪被控制
机构主导交易:高盛、摩根大通透过衍生品掌控市场基础设施
类黄金转型:从年化波动 80%+ 降至 54%,迈向黄金的 15.8%
散户时代的终结与新投资策略
对于散户投资者而言,比特币的机构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系统性风险下降,不会再出现 FTX 式的突然崩盘;挑战在于暴富机会减少,不会再有「一年百倍」的神话。在新的机构主导时代,散户需要调整投资策略:放弃短期投机,转向长期持有;降低杠杆使用,避免在温和波动中被清算;关注机构动向(ETF 流入、大型公司买入),而非社交媒体的 FOMO 情绪。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温和波动率意味着期权和衍生品策略变得更可行。散户可以透过卖出备兑看涨期权(covered call)获取额外收入,或透过保护性看跌期权(protective put)对冲下行风险。这些策略在高波动环境中成本过高,但在 54% 波动率环境下变得经济可行。
彭博的报导揭示了比特币市场正在经历的深刻转型。从「赌场筹码」到「数位黄金」的演变,不仅是价格特性的改变,更是整个生态参与者结构的重组。华尔街的接管虽然降低了投机性,但也为比特币真正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一部分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