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计时 2 天开启!💥 Gate 广场活动:#发帖赢代币TRUST 💥
展示你的创意赢取奖励
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动 相关的原创内容,就有机会瓜分 13,333 枚 TRUST 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活动详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参与方式:
1️⃣ 在 Gate 广场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动相关;
2️⃣ 内容不少于 80 字;
3️⃣ 帖子添加话题:#发帖赢代币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动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总奖池:13,333 TRUST)
🥇 一等奖(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奖(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奖(10名):500 TRUST / 人
台美汇率协议后新台币狂涨 1.15%,经济学人示警低汇率恐造成台湾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专栏指出,虽然台湾因全球先进晶片制造能力而备受赞赏,但另一项不被重视的现象:长期庞大的经常性顺差与被低估的汇率,已对台湾经济结构造成严重扭曲。《经济学人》直言:台湾的弱势货币政策已过了必要时期,不仅压缩消费者福利,更推高房价与累积金融风险,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长期低估的新台币:全球最被低估的货币之一
该文章指出,台湾央行 (CBC) 多年维持新台币偏低,以强化出口竞争力。依《经济学人》的 GDP 调整版 Big Mac Index,新台币对美元被低估幅度高达 55%,为全球之最。AI 需求推升出口后,这些经济失衡更急遽扩大。2025 年 10 月台湾商品贸易顺差,年化后达 GDP 的 31%,创历史新高、是疫情前的四倍。
低汇率已不再必要:台湾已是高所得经济体
《经济学人》指出,维持低汇率以扶植出口的理由已不存在。台湾已非工业化初期国家,人均 GDP 已超越日本台湾外汇存底已达 6000 亿美元,足以应对封锁或金融危机。顶尖科技企业占出口七成、占名目 GDP 四成,其竞争力足以承受较强的新台币。
报导估算:新台币升值 20% 虽将使台积电营运利润率下滑约 8 个百分点,但仍高于 Alphabet 或 Apple。
低汇率使民众购买力下降
利好出口业的结果是低购买力转嫁至消费者,台湾人太会存钱、太少消费。自 1998 年以来,民间消费占 GDP 比重大幅下滑 20 个百分点。《经济学人》认为,这种政策本意是让台湾变富,但如今反而剥夺了普通人的成果。
台湾房价问题,经济学人:与央行印钞买外汇有关
央行多年透过印新台币购买外汇,使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利率偏低,加速推升房价。1998 年至今,台湾房价已暴增四倍。
金融体系被迫押注美元资产,累积巨大汇兑风险
为消化经常性顺差,官方默许台湾寿险业大量投入境外投资:寿险资金对外投资规模近 1 兆美元,绝大多数为美国公债。但这造成严重的货币错配,寿险公司的负债是新台币计价,但资产多为美元计价,一旦新台币快速升值或美元急贬,资产负债就可能瞬间失衡,甚至引发寿险业危机。
为何台湾央行不改革货币政策?政治与产业结构是主因
《经济学人》点名两大因素:
出口制造业的政治压力:顶尖科技业能承受升值,但大量依靠薄利出口的小型制造业将受重创,这些企业雇用约制造业劳工的 70%,使政府不敢轻易改革。
央行权力异常庞大:货币政策带来的巨额外汇收益,使央行成为政府重要财源。央行盈余挹注占政府收入的 6%,远高于先进国家 0.4% 的平均值。这也让央行在政治上握有高度影响力。
两大风险逼近:寿险危机与美国压力
《经济学人》警告两大风险正在逼近:
美元若续贬,台湾寿险恐成系统性风险:寿险业规模过大且资产美元化,一旦美元走弱,可能引发波动。
美国贸易压力可能逼台湾升值:美国对贸易逆差敏感,可能利用安全承诺施压台湾。
经济学人更指出,台湾不像日韩中,都已与川普政府签订贸易协议,风险更大。今年 5 月,在市场担忧美台紧张时,新台币曾瞬间升值 9%。
《经济学人》:台湾必须重建经济模式,逐步让汇率回归均衡
经济学人认为,改革虽具政治与金融风险,但仍是最优解:台湾政府债务仅 GDP 的 23%,有余裕协助受冲击的产业与劳工。寿险业如有充分时间,可逐步调整美元曝险。与需要防止快速贬值的阿根廷不同,让货币逐步升值反而容易管理。关键在于央行应公布新台币长期升值路径与管理模式,参考新加坡与中国的作法。如此一来,台湾民众终能享受其世界级出口奇迹的成果,而非成为低汇率的受害者。
反面意见:经济学人文章过度片面,台湾房价涨幅仅全球平均
Chenglap 文章笔记认为该文实质是在倡议新台币升值,但论述刻意片面,未呈现台湾经济结构的全貌。他指出,文章将「低汇率等于对消费者课税」描述为重大问题,却忽略币值升值同样会对生产者课税,并只强调台湾是进口型经济,却回避台湾同时高度依赖出口的事实。
他亦以 2020–2025 年全球房价普涨为例,反驳《经济学人》将房价高涨归因于汇率低估,指出台湾房价涨幅与世界平均相近,甚至低于部分国家。如果我们要主张台湾因为压低货币而导致台湾房价高,那台湾应该要有高于平均的涨幅。但台湾的涨幅只是全球平均。
且同样被低估货币的中国房市反而崩跌,显示汇率并非主因。Chenglap 也认为,《经济学人》承认台湾有 70% 制造业就业依赖薄利传产,却仍主张升值,意味着必须牺牲传产。若支持升值者同时批评台湾只有科技业赚钱、传产苦哈哈,便是自我矛盾。
他更质疑文中指「保险业风险」与「避免川普关税」是升值理由,并揶揄文章未署名、缺乏具体政策方案,只以风险可控带过。他形容,《经济学人》仿佛是要台湾放弃现行经济模式,却又无视可能造成的失业与产业崩溃,批其论调更像情绪动员而非严谨分析。
台美达成汇率共识,新台币狂涨 1.15% 现报价 30.761
就在经济学人专栏公开的同一天,台湾中央银行宣布已与美国财政部就汇率政策达成共识。自 12 月底起,央行将提高外汇市场干预资讯的揭露频率,从原本的半年公布一次,改为每季公布一次,以提升政策透明度与国际信任。美元兑新台币汇率从 31.118 狂贬 1.15%,截稿前 30.761。中央银行特别澄清,美国财政部在磋商过程中「从未要求新台币升值」。并重申三项核心原则:
不操纵汇率以图竞争优势或扭曲国际收支
干预应限于处理汇率的「过度波动」或「失序变动」
外汇干预应双向进行,避免单边升值或贬值操作
(台美汇率联合声明:央行强调未涉关税谈判,新台币升值并非美方要求)
这篇文章 台美汇率协议后新台币狂涨 1.15%,经济学人示警低汇率恐造成台湾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