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 RWA 淘金潮:上市公司争相「上链」,一场价值 30 亿资产的数位迁徙

自 2025 年以来,香港资本市场掀起了「RWA 淘金热」。在加密产业与 RWA(现实世界资产)合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大批具有传统金融牌照、实体资产或现有业务基础的港股上市公司,正在将 RWA 代币化嵌入其核心战略,计划开启一场从「链下」到「链上」的价值重塑之旅。这些公司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资产运营模式,而是试图借助区块链技术,将沉睡的资产「唤醒」,赋予其新的流动性和市场价值。

港股 RWA 两大阵营:产品发行方与业务服务方

目前,上市公司参与 RWA 生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发行方,以自身资产为锚,发行相关产品;另一类是业务服务方,提供技术、金融、咨询等 RWA 业务服务。PANews 盘点了近期在市场上活跃的 RWA 概念上市公司,看看他们在讲什么样的新金融故事。

产品发行方:从「沉睡资产」到「流动代币」

产品发行方以自身拥有的核心资产为锚,透过代币化实践激活存量资产,提升其流动性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酷派集团:物管巨擘开启 RWA 实验。作为一家主打智慧型手机业务的公司,酷派集团近年来持续面临业绩挑战,而其手下还持有大量的物业资产。公告指出,截至 2024 年底,其投资性房地产价值高达 31.51 亿港元,但公司市值长期低于净资产帐面价值。为解决此困境,酷派集团成立了「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事业部」,计划将旗下两项核心物业资产——位于深圳南山的酷派大厦与位于东莞松山湖的酷派科技生态园的权益进行代币化。

中国新城市:藉力联盟与持牌平台,聚焦商业地产代币化。截至 2024 年底,该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价值高达约 43.37 亿人民币,但公司市值长期低于净资产帐面价值。中国新城市采取了两步走:首先,其于 7 月 30 日,作为联合发起单位,参与创立了「香港 RWA 全球产业联盟」;其次,该公司于 9 月 15 日同香港持牌交易平台 EXIOIOIO 等资产组合,后者将为其发行代币服务。

德林控股:传统金融「链上」迁徙的缩影。其为一家坐拥香港证监会第 1、4、6、9 号牌照的金融公司。德林控股入局 RWA 并非另起炉灶,而是将其作为传统金融业务的「升级包」,透过认购 RWA 金融科技公司 Asseto 的股权,建立起战略合作,将原有的资产管理、证券交易以及家族办公室业务「上链」。

国富量子:跨界转型的「资产证券化」捕手。主营金融服务,并积极布局量子科技产业,制定了「量子+数位资产」的双轨战略,其在公告中将入场 RWA 定义为「抢占链上资产证券化的早期入口」。国富量子透过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认购了 RWA 技术服务商 Rtree 的股份以代币化旗下资产,包括高价值艺术品、贸易应收帐款和供应链营运资产等。

业务服务方:生态中的「赋能者」

业务服务方通常横跨不同产业,将代币化作为一种工具,并不止于代币化资产,更是配合自身在金融科技、产业资源或合规牌照方面的优势,为 RWA 生态提供关键的技术与服务支持。

华检医疗:打造垂直领域的 RWA 生态。华检医疗的 RWA 策略独树一帜,其不仅止于代币化资产,更致力于构筑一个垂直的「IVDNewCo Exchange」生态,将「医疗创新药高科技资产」与「医疗创新药知识产权」作为核心资产,并配套发行稳定币「IVDDollar」(IVDD)。

云锋金融:专注于建立机构级的「新金融基础设施」。云锋金融的入局象征着顶级传统金融机构对 RWA 的认可。其策略路线不是代币化某种资产类别,而是直接投资于底层公链,如聚焦于建构「机构级现实世界资产」应用场景的公链 Pharos,并与科技巨头合作「共筑 RWA 金融新基建」。

捷利交易宝:RWA 基础设施的「铺路人」。其为一家提供金融交易平台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拥有香港证监会第 1 类及第 7 类牌照。捷利交易宝的 RWA 策略是透过成立合资公司或建立合作关系的方式,切入 RWA 生态的服务环节,发挥「基础设施提供者」的作用。

港股上市公司涌入 RWA 的三大动机

综合上述案例可知,港股上市公司入局 RWA 的动机共性多样且相互交织,一同构成了 RWA「淘金热」的底层逻辑。

资产盘活:以「破局」估值与流动性困境。大量港股上市公司的市值都长期低于其净资产帐面价值,资产负债表上存在大量帐面价值可观但流动性差的实物资产。RWA 代币化将为原本缺乏流动性的实体资产建立一套市场化的即时定价机制,另其价值能更客观、及时地反映在二级市场上,有助于公司重估市值。

策略转型:编织业绩下滑与产业下行的「救生圈」。当上市公司的传统业务成长停滞时,寻找第二成长曲线是其普遍需求。RWA 作为加密经济与传统金融交叉的前沿领域,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能帮助公司摆脱原产业下行的负面形象,重新向资本市场描绘一个关于「创新、高成长」的新蓝图。

数位时代的「借壳上市」新叙事:部分市值较低的小型上市公司正积极入场 RWA,其目的并非发展 RWA 业务,而是利用 RWA「重塑身分」。透过拥抱 RWA,此类公司可从一个普通甚至业绩不佳的「壳」,一跃成为「虚拟资产先锋」或「数位金融创新者」。

RWA 充当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市场的「桥梁」,除了以上几家港股上市公司之外,另外还有十多家企业,例如新城发展、佳兆业及中手游等也正在跑步入场。然而,从「意图」到「落地」的道路上仍布满荆棘,大多数港股上市公司都是「自愿性公告」,且明确指出「不具法律约束力」或「仍在探索阶段」,说明 RWA 业务的落地尚存诸多不确定性。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