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家将稳定币账户、卡及 API 完全嵌入金融堆栈的新银行,Rizon 让用户和企业能像使用法币一样轻松地持有、消费与结算稳定币。通过与 Visa 的直接集成,Rizon 支持在全球逾 1.5 亿商户处使用稳定币消费,消除兑换摩擦,释放真正的现实世界效用。凭借非托管模式,任何拥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连接的人都能在全球范围内使用。
Trang này có thể chứa nội dung của bên thứ ba, được cung cấp chỉ nhằm mục đích thông tin (không phải là tuyên bố/bảo đảm) và không được coi là sự chứng thực cho quan điểm của Gate hoặc là lời khuyên về tài chính hoặc chuyên môn. Xem Tuyên bố từ chối trách nhiệm để biết chi tiết.
Từ chuỗi đến cuộc sống: Tổng quan về mô hình tiêu dùng toàn cầu của stablecoin năm 2025
到 2025 年,把稳定币花在日常消费早已不是“全球金融平权、金融普惠”的浪漫注脚,而是落地生根的实际现实。
虽然更广泛的加密市场仍在牛市周期与监管再调整之间波动,大多数活动仍集中于资本流动、汇款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关键基础设施,稳定币却已开辟出一个持久的利基市场:它们正在被用于支付与消费,而不仅仅是储存或交易。
然而,更仔细的观察显示,这些活动中只有不到 10%与实际支出挂钩——即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
然而,正是这看似不起眼的 10%,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并在日常生活的缝隙里悄悄改写规则:从街头小摊到跨境劳工汇款,稳定币已不只是“加密极客”的玩具,而是消费者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支付选项。企业的视线随之移动,资本与产品开始围绕这一簇“微火”排兵布阵。
消费者使用稳定币的做日常支出的场景,恰似自下而上地星星之火。星星之火能否燎原,取决于谁抢先握住火种、顺势点燃后续一连串需求。为此,我们编译了《Where are stablecoins being spent?》并融入一线观察,试图锁定那道最初的光亮,并描摹它即将照亮的轨迹。
一、消费市场概览
在 B2B 企业支付领域,稳定币已获得显著牵引力。物流、软件及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企业,正在使用稳定币进行跨境供应商付款、承包商薪资发放及财资运营。据估计,稳定币 B2B 经济正以每年 360 亿美元的基础运行,随着美国(GENIUS 法案)、欧盟(MiCA)及香港等主要市场监管透明度提升,其发展势头正在加速。
在 B2C 消费者支出领域,增长较为缓慢,但方向积极。全球已有超过 25,000 家商户接受稳定币用于电子商务交易,销售点(POS)试点项目正在东南亚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区展开。
早期采用稳定币支出的行业垂直领域包括:数字商务、旅游、酒店业以及游戏行业。
支付基础设施提供商正在推动稳定币在日常环境中的使用,使用户无需依赖原生加密应用程序即可使用 USDC、USDT 和其他代币进行消费。2025 年,蓝色起源(Blue Origin)开始接受与稳定币挂钩的借记卡,用户可用其支付太空飞行预订费用。优步(Uber)据称正在拉丁美洲试点以加密货币向司机支付款项。Web3 原生游戏平台则通过稳定币实现游戏内购买,支持免退单(chargeback-free)的微交易,并实现全球用户之间的快速结算。
尽管取得这些进展,但零售交易在全球稳定币使用量中仍占比不到 5%,凸显出基础设施可用性与消费者行为之间仍存在巨大差距。
对于机构而言,结论显而易见:稳定币的日常消费已成为现实,但分布极不均衡。
从地理上看,新兴市场在实际应用中处于领先地位。在拉丁美洲,稳定币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药店、咖啡馆和本地商户,通常作为对冲通胀的工具,或替代传统银行服务。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南亚,稳定币被用于获取因支付通道碎片化而无法获得的全球商品和服务。
B2B 资金流动增长最快,是稳定币基础设施提供商、交易所和金融科技平台最触手可及的机会。零售和消费者采用规模虽小,但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稳定币切实解决金融痛点的地区。
基础设施已就绪,监管正在跟上。如今,竞争的关键转向分发能力、用户体验和企业合作伙伴关系。稳定币不再只是“支付通道”,它们正在进入结账流程,也正式登上资产负债表。
二、稳定币的消费者经济
上述的数据描述了一个清晰的故事:尽管基础设施日益成熟、现实世界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但绝大多数稳定币活动仍停留在金融应用层面——交易、流动性供给、汇款通道。只有一小部分、却日渐有意义的活动真正触及消费者经济,而企业的注意力也正随之转移。
2.1 稳定币的使用场景
尽管声势日隆,稳定币首先仍是金融工具。全球约 **67%**的用量仍由去中心化金融(DeFi)、流动性管理与投机交易所主导;这些并非“日常消费”行为,而是以效率与套利为目的的资本流动。另有 **15%**的稳定币流转属于“类支付”的跨境汇款,却极少进入销售终端或发票结算等正式商业通道。
仅有大约 5%的全球稳定币体量被直接使用在商户端——无论是实体零售、电子商务,还是酒店、游戏等服务行业。该数字来自商户处理商数据与链上分析,凸显了稳定币在消费场景中仍处萌芽,但相比往年已显著攀升,且保持季度环比上升。其余 **10%**的用途则体现为对冲通胀与稳定价值储蓄。
2.2 消费方式:行为、时段与激励
在零售端确实发生稳定币支付的地方,数据呈现出几条清晰轨迹。
有趣的是,一些商家报告称,稳定币用户更愿意支付小费,尤其是在食品和美容等服务行业。这可能反映了与消费场景的心理脱节,或是体现消费者对支持加密消费商家的“支持”愿望。
加密货币支付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更高的消费支出。据美国汽车协会(AAA)预测,到 2024 年,加密货币支付的平均金额将比传统支付方式高出 30%。旅游和酒店业占这些加密货币交易的 14%。接受加密货币支付的航空公司预订量增长了 40%。
Travala 去年处理了超过 1 亿美元的预订收入,其中 8000 万美元为加密货币,同比增长 80%。它指出,加密货币用户每次预订的花费是非加密货币用户的 2.5 倍,终身价值是非加密货币用户的 3 倍。接受加密货币可以让旅游供应商同时吸引不断增长的大众市场客户和超高端消费群体,这像是一种“加密财富效应”,即从加密货币收益中获利的用户更愿意消费。
在这方面,加密货币正在两个方面蓬勃发展:一是发展中市场通货膨胀严重,许多没有银行账户的消费者开始预订经济型旅行;二是精英加密货币持有者开始预订奢华体验。
2.3 稳定币在日常消费中,该如何被大规模接纳
稳定币支付向零售端 POS 系统的整合目前仍呈碎片化状态。虽然都叫稳定币收单,但是目前市场上实现的路径主要分两类:
A. 独立钱包集成——通过二维码支付体系直接对接 USDC、USDT 或区域性稳定币钱包。此类方案通常无需购置新硬件,几天内即可上线,因而对小型商家颇具吸引力。
这种模式不会去改变商户的二维码收付体系,商户依旧收到法币,而稳定币的兑换被提前到钱包收单侧。优势明显,能够无缝嵌入全球现有的法币二维码体系,消除了稳定币收单在商户侧的推广普及障碍。这也是我们看到在有统一二维码的地区(如越南、巴西等),能够实现加密钱包的无缝切入。
资金流:用户支付稳定币,钱包/服务商承兑到法币,并通过法币与商家结算。
**B. 网关与 POS 直接接入稳定币收单。**网关与 POS 系统通过插件和 API,把稳定币集成到 Shopify、WooCommerce、Magento 等平台,商户无需重构结账流程即可接受代币支付。这种方式需要强大的话语权和市场公关能力,通常由大公司主导,直接将稳定币集成到网关与 POS 系统。优势明显,把握商户侧资源。
大型零售商,尤其是已具备既有支付基础设施的企业,则开始与原生加密货币支付处理商合作。BitPay、Flexa、Coingate、Circle Pay 与 NowPayments 等公司均提供 API 及商户后台,可将稳定币收款与法币结算打通。举例而言,某商户可在收银台接受 USDC,并于当日营业结束后以美元或欧元形式收到款项,从而完全规避波动风险。此外,数家新一代 POS 供应商正推出可同时支持传统刷卡与数字资产的混合终端,早期落地市场包括巴西、土耳其与肯尼亚。
资金流:用户支付稳定币,商户在支付服务商(双钱包账户),可以选择获取稳定币,也可以选择获取法币。
部分 POS 供应商示例如下:
推动普及的关键在于顾客体验,更在于用户引导,尤其是对加密钱包操作不熟悉的人群。部分商家开始在店内张贴教育提示或对员工进行培训,也有一些尝试通过奖励机制吸引顾客。从后端来看,商户在收据生成、会计系统对接以及税务凭证等环节仍面临阻力,这些往往成为更成熟企业进一步采用稳定币支付的瓶颈。
2.4 支付基础设施与路由机制
支撑这一转变的,是日益成熟的稳定币支付基础设施。当前浮现出两条主要技术路径:
专注于加密结账的金融科技供应商正快速扩张;发卡平台 Rizon 已推出稳定币背书的 Visa 卡,可在 90 多个国家的 1.5 亿多家商户使用,支持 Apple Pay、Google Pay 及 Visa 受理网络。与此同时,Fiserv 亦与万事达卡合作发行 FIUSD 稳定币,计划让小型银行及其商户实时接入稳定币轨道。
对于电商商户而言,它们正从稳定币集成中获得切实收益,核心亮点包括:
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Fireblocks 调查显示,48%的企业把"结算效率"列为采用稳定币的首要动因,30%看重"成本节省",超过 86%认为"基础设施已就绪,可立即落地"。带来的结果是:客户体验更快、运营风险更低、全球支付触达更广,且所有交易在账本层面即可实现透明可追溯。
三、各行业稳定币采用情况
2024 年,根据 Visa 旗下 Allium 数据,稳定币在 56 亿次链上转账中促成了 27.6 万亿美元的交易价值。然而,剔除投机与 DeFi 流向之后,仅有 5%(约 1.3 万亿美元)属于真实世界的支付,其中 P2P 占 2%、B2C 零售占 2%、B2B 商贸占 2%。
麦肯锡报告称,稳定币年交易量已突破 27 万亿美元,与支付相关的日吞吐量估计在 200 亿至 300 亿美元之间,仍不足全球资金转账量的 1%。B2B 流向虽然运营层面影响显著,但年均仅约 4000–5000 亿美元,与更广泛的商户及机构使用量持平。
3.1 零售门店是最早出现苗头的行业垂直
眼下,实体零售中的稳定币用量依旧有限,但早期采用者已证明现实场景中的可用性不仅存在,而且愈发实用。尽管普及速度落后于电商与 B2B 领域,2025 年仍可见中小商户——尤其是新兴市场与对加密友好的城市中心——对稳定币收款的接受度明显上升。
在敢于尝鲜的实体店赛道中,有几类格外突出。超市与杂货连锁是最务实的场景之一,在本币剧烈波动的经济体尤甚。阿根廷与委内瑞拉的通胀持续侵蚀购买力,当地不少杂货店已在收银台直接接收 USDC、USDT,顾客常用手机钱包或二维码付款。具体案例包括:
餐饮场所同样开始拥抱稳定币,咖啡馆、快休闲餐厅与流动餐车尤甚。在萨尔瓦多,虽然比特币最初抢占头条,如今稳定币反而悄悄成为市区居民更偏爱的数字支付手段。部分实例:
3.2 零售与电商的采纳现状
商户对稳定币的接受度在上升,但分布极不均衡。截至 2025 年中,全球已有逾 25,000 家商户支持稳定币,主要集中在线上,也有少量渗透至实体门店。最常见的主流资产为 USDC、USDT 与 PYUSD,通常通过原生加密结账处理商,或稳定币挂钩的 Visa、Mastercard 通道集成。
对于商户与用户的渗透率而言,机构采用率持续攀升。NOWPayments 指出,稳定币已占所有商户加密支付的 57%,远高于 2020 年的 7%。零售渠道全球逾 2.5 万家商户,凸显 B2C 在电商与数字平台上的渗透加深。用户参与度也在扩张:超过 1.5 亿个区块链地址持有稳定币,约 1000 万个地址每日进行稳定币交易,表明使用广泛且活跃。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需求在拉美与非洲等新兴市场最为强劲,这些地区的机构端稳定币支付量同比增长逾 200%。
据 Visa 区块链分析部门数据,链上稳定币的绝大部分流动仍属高价值 B2B 转账,而非购物车里或餐饮小票上的低价值消费。要让稳定币在收银环节获得实质性普及,基础设施必须继续完善,特别是支付用户体验、法币即时兑换、税务报表以及商户激励等关键环节。
新用例仍在涌现,部分平台已推出返现奖励,鼓励顾客在结账时选择稳定币,手续费低于传统银行卡。在某些市场,与传统支付网络 2%–4%的费率相比,商户接收稳定币几乎零处理成本,从而直接受益。
3.3 旅行与酒店业:早期试水,动能初现
面向消费者的旅行、酒店及数字娱乐支出目前仍属有限,但整个行业正在战略层面积极试验稳定币支付。然而,这些用例仍被视为边缘场景,其驱动力更多来自加密原生客群,而非大众市场的需求。
一份最新的旅游业分析《The rise of cryptocurrency in travel》指出,尽管目前加密货币在休闲旅行支出中的占比尚不足 1%,到 2030 年这一比例有望攀升至 3%–5%。凭借价格可预测与结算效率优势,稳定币被视为引领这一转变的主力。
Cryptorefills 称,2024 年超过 80% 的用户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加密货币购买。旅游是该公司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这主要得益于数字游民和会议旅行者,他们也使用该平台购买 eSIM 卡、预订出行服务和进行充值。Cryptorefills 是一家提供加密货币机票和酒店预订服务的 B2C 平台。
专注于加密货币的在线旅行社 (OTA) Travala 报告称,“我们目前最大的客户群体由数字游民和会议旅客组成,预订通常面向中档客户,2024 年约 78% 的预订都是用加密货币完成的。相比信用卡和借记卡的使用比例不到 8%。”加密货币也吸引着高净值人士。“奢侈品市场潜力巨大。” Travala 的礼宾服务正是面向这一细分市场,配备个性化的高端旅行顾问。
更具标志性的是,在阿联酋——奢华体验与监管创新交汇之地——43%的五星级酒店现已接受加密支付。纯数字化旅行平台 Travala 则呈现出更为激进的用量曲线:2024 年 9 月,77%的订单使用加密货币支付,其中绝大多数为稳定币。
这些数据标志着拐点:精品度假村与前瞻型连锁品牌提供稳定币选项,并非为了噱头,而是出于竞争差异与全球吸引力的考量。在更广阔的旅行生态里,稳定币正成为“全程体验支付”工具:
上述数字表明,消费者日益把稳定币视为一种可信赖的交换媒介,不仅用于简单预订,更覆盖精心策划的全套旅行体验与服务。
3.4 关于游戏行业
相比之下,游戏行业正被证明是稳定币支出日益肥沃的土壤。多家 Web3 原生游戏及虚拟环境现已接受稳定币,用于游戏内购买、NFT 交易以及玩家之间的点对点结算。
举例来说,《堡垒之夜》(Fortnite)本身由 Epic Games 开发,是中心化的非 Web3 游戏,但某些第三方支付解决方案已为其启用基于稳定币的交易,使玩家能够使用 USDC 等稳定币购买游戏内货币(如 V-Bucks)。例如,像 TransFi 这样的支付平台已被集成进游戏生态,为玩家提供上述稳定币支付通道。
全球超过 35% 的玩家曾使用加密货币进行过至少一次购买,无论是道具、锦标赛报名费还是订阅费;其中高达 70% 的交易采用稳定币。区块链游戏整体呈爆发式增长:受 52% 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推动,全球区块链游戏市场预计到 2025 年底将达到 850 亿美元。
“边玩边赚”(P2E)类游戏借助稳定币发放奖励,贡献了该市场 62% 的营收。平台层面,93% 的区块链游戏已集成钱包支持(如 MetaMask、Phantom),37% 引入元宇宙元素,为角色皮肤、升级道具及社交互动创造更多消费场景。
同样,市场估值彰显了规模:元宇宙平台上的代币化房地产现已超过 1120 亿美元。
超越游戏本身,稳定币处于虚拟商品高价值经济的核心。2025 年元宇宙市场总值达 3160 亿美元,其中 8800 亿美元的数字货物流动由稳定币完成。虚拟地产、虚拟形象与代币化资产的交易正迅速扩张:头部元宇宙平台 Decentraland 2025 年仅靠虚拟土地与数字资产交易便获得超过 2.75 亿美元收入,结算货币多为稳定币。
这一价值背后是用戶基数的激增:每月有 7000 万用户使用元宇宙金融服务,每日 22 亿美元的交易量在这些虚拟结算系统中流转。凭借价值稳定与结算迅捷,稳定币成为沉浸式经济高频交易的天然选择。
2025 年,游戏与娱乐生态系统已将稳定币作为主要交换媒介,大幅加速了游戏内经济、虚拟体验以及与真实世界交融的混合场景。
3.5 企业 B2B 支付
A. 降本增效
对企业而言,效率而非成本仍是首要考量。**Fireblocks 研究显示,48% 的企业将结算效率列为稳定币的最大收益,30% 提到成本节省,86% 宣称现有基础设施已可部署。**运营效率的提升同样引人注目:2025 年分析显示,稳定币结算系统已将汇款与结算费用压至约 2.5%,而传统银行通道最高可达 5%。
加密货币实现了无需银行的直接交易,从而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利润率。Travala 估计,旅游业每年处理的交易额超过 11 万亿美元,如果采用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将手续费降低至 0.1%,每年可节省 2700 亿美元。“这些优势非常显著,在高速网络上使用稳定币,手续费低于一美分,确认几乎是即时的,而且没有拒付,结算全天候 24 小时不间断。”
B2B 交易也能从中受益,实现实时结算,消除货币兑换风险,并减少预付款需求。但并非所有加密解决方案都一样。
未来采用轨迹:商户渗透加速——超过 57% 的加密商户支付现以稳定币结算;用户活动拓宽——每日数百万活跃钱包与交易。运营收益:结算速度优先于成本节省;基础设施就绪与监管协同正快速降低摩擦;成本下降与透明度使稳定币成为跨境与数字商务的高效替代方案。
B. 支付采用场景
a. 用于供应商、厂商与薪资支付的稳定币
据 PYMNTS 数据,B2B 稳定币交易年度规模已达 360 亿美元,构成稳定币实际应用中最大的细分,超越 P2P 与绑卡支付。Artemis Analytics 也支持这一排序,估计 B2B 稳定币支付占总支付量的 50%。需求由全球制造企业、物流供应商与服务公司推动,它们越来越多地用稳定币结算跨境供应商发票、支付海外承包商并简化薪资发放。
b. 合作与托管方案:企业级基础设施
万事达卡正将 FIUSD 稳定币纳入其支付生态,使其 1.5 亿以上商户网络中的商户与企业均可使用。与此同时,Fiserv 计划推出由稳定币驱动的数字资产银行平台,获 Circle、Paxos 与 Solana 广泛支持,把区域与社区银行引入稳定币支付体系。美国银行、摩根大通、渣打、PayPal、Stripe 等大型银行正积极开发稳定币发行与集成策略,瞄准 B2B 与商贸走廊。企业与金融科技钱包、SAFE 工具及资金管理系统现正原生设计或升级以处理稳定币流,使企业能够以可编程精度调拨资金,内置合规并与旧系统对接。
c. 流动性与现金管理:企业内部资金调拨
大型企业与财务资金部门正把稳定币当作可编程流动性工具。**摩根大通数字美元与欧元代币如今每日处理逾 10 亿美元机构流量,表明其已深度融入自动化资金运营。**这一不断扩大的规模把稳定币用作实时资金通道,实现瞬时内部划转、跨司法管辖区的自动现金归集,以及通过托管平台在法币与链上数字资产间的无缝移动。
四、新兴银行的崛起
凭借数字化优先的基础设施、用户友好的界面以及全球可及性,新银行已成为传统金融与加密原生经济体之间的桥梁。Rizon 的分析凸显了其潜力:到 2025 年,随着监管清晰度提升以及用户对无国界货币需求的增长,新银行正处于独特地位,可将稳定币整合进日常银行体验——从薪资发放到支付与储蓄。
2025 年,全球新银行用户突破 6 亿,而 2023 年仅为 3.94 亿,近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0%。
巨头正在行动。Revolut 与 N26 正在扩展加密服务,纳入稳定币转账与支付;Monzo 与 Wise 探索通过受监管的稳定币通道实现即时、零外汇的跨境汇款。在新兴市场,Nubank(巴西)与 Maya(菲律宾)等新银行已试点稳定币关联钱包,用于商户支付与薪资发放。通过将稳定币嵌入核心产品,新银行正成为数百万用户“花数字美元,而不仅是交易数字美元”的入口。
4.1 Rizon 的稳定币新兴银行案例
Rizon 是一款于 2025 年推出的新一代非托管稳定币应用,旨在让“数字美元”真正可用。业务覆盖 110 多个国家,用户可低成本、近实时地存入、转账、消费、投资和收取 USDC、USDT 等稳定币。通过虚拟与实体 Visa 卡,用户可在全球超 1 亿商户和 ATM 使用稳定币,覆盖所有传统刷卡场景。
非托管架构确保用户完全掌控资金与私钥。Rizon 现已支持代币化股票交易、5% 消费返现,以及 RizPoints 忠诚计划,可兑换机票、酒店与礼品卡。Rizon 的使命很简单:把稳定币变成过时银行体系的现实替代。Rizon 不仅是加密钱包,更是现代金融网关,让全球用户随时随地使用安全、稳定、智能的跨境金融工具。
作为首家将稳定币账户、卡及 API 完全嵌入金融堆栈的新银行,Rizon 让用户和企业能像使用法币一样轻松地持有、消费与结算稳定币。通过与 Visa 的直接集成,Rizon 支持在全球逾 1.5 亿商户处使用稳定币消费,消除兑换摩擦,释放真正的现实世界效用。凭借非托管模式,任何拥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连接的人都能在全球范围内使用。
Rizon 的分析凸显了其潜力:预计到 2025 年,全球汇款总额将达 9130 亿美元,而稳定币每年可为此节省 390 亿美元的汇款费用,成为日常跨境支付的关键推动力。
“货币的本质正在发生变化。尽管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工作、沟通和购物的方式,我们的金融体系却仍然落后:缓慢、昂贵,数十亿人无法触及。
稳定币的出现带来了突破:它们是由真实储备 1:1 支持的数字美元,能够实现即时、无边界的全天候交易,无需银行或中介。这不仅仅是又一次加密潮流,而是货币流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但对普通用户来说,稳定币仍然过于复杂。
在 Rizon,我们正在构建货币的下一层:一个简单、安全且直观的界面,让每个人都能轻松使用稳定币。就像新银行曾为法币所做的那样,我们正在为数字美元做同样的事——打造天生全球化、默认公平、并为最需要它们的人群而生的金融工具。”
——IgnasSurvila, CEO & Co-founder @ RIZON
4.2 CoinGate 的稳定币收付服务
CoinGate 是一家成立于 2014 年、总部位于立陶宛的金融科技与加密支付公司,专注于加密货币支付处理及网关服务。其平台帮助商户接受比特币、稳定币及其他数字资产,并提供法币兑换服务以规避波动风险。企业可通过 API 和主流电商插件集成 CoinGate,在全球范围内顺畅接入加密支付。
公司还支持加密资金派发、开票及国库管理功能,并配套 KYC/AML 合规机制。CoinGate 服务数千商户,每年处理数十万笔加密交易,致力于在传统商业与区块链支付之间搭建桥梁。
2025 年以来,稳定币仍是 CoinGate 平台上加密支付的支柱,但其份额在监管影响下已发生变化。截至本季度,31.3% 的已处理支付以稳定币结算。USDT 依旧是第二高频使用的币种,占全部交易的 19.8%,不过该数据主要反映的是第一季度(即 MiCA 法规生效前)的活动;随后平台应法规要求下架了 USDT。与此同时,USDC 的交易占比已升至 11.5%,位列第四。若按金额计算,稳定币的优势更为明显,几乎占到总成交额的一半。
更大的叙事在于 MiCA 如何重新划定市场格局。由于未能满足 MiCA 对稳定币的合规要求,USDT 已被大量欧盟及欧洲经济区内的受监管平台实质上下架。Tether 方面迄今明确表示不会配合申请合规资质,这使其在受监管市场的可用性被大幅削弱。因此,USDT 在平台的使用量下滑并非需求减少,而是监管限制直接削减了其流通。相反,USDC 因已通过 MiCA 合规认证且支持多条公链,呈现爆发式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CoinGate 上的 USDC 支付量飙升 760%;仅 2025 年 1 月至 9 月,使用量就增长了六倍以上。观察到的明显是“替代效应”——曾经使用 USDT 的欧洲商户与消费者,正集体迁移至 USDC。
从地区来看,美国仍以 15%的占比成为稳定币支付的最大单一市场,但若将欧洲视为整体,其订单量占比高达 37%,位居全球首位。亚洲紧随其后,占比 30%,主要驱动力来自印度和香港;在非洲,尼日利亚则是最突出的市场。
在使用场景方面,稳定币最集中地被用于数字原生行业,例如成人内容、代理服务和主机托管;与此同时,游戏、礼品卡以及消费者电商等领域也呈现出稳步增长。
在出金端,变化更为显著:2025 年,CoinGate 平台上 85%的商户结算都选择了以稳定币形式发放。这表明,对于企业而言,稳定币已不仅仅是另一种支付选项,而是跨境结算、汇款以及 B2B 资金流动中首选的结算层。
综合来看,数据清晰显示:监管已成为左右稳定币采用的主要力量之一。MiCA 法规在欧洲创造了一场“自然实验”:在受监管环境中,USDT 的份额正在崩塌,而 USDC 则迅速成为消费者与商户双方的稳定币首选。
五、结语
2025 年的稳定币已不再是理论工具,它们正在实体经济中被支出、结算和规模化应用。从机构流动性管道到零售收银台,稳定币正在悄然却果断地改变价值流动的方式。尽管年交易量中仅有约 5%(约 1.3 万亿美元)与实际商品和服务的支付挂钩。但是,这一小部分却代表了链上价值转移中增长最快的类别。在 B2B、电子商务、酒店、游戏和 P2P 等领域,稳定币支出正从边缘走向主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