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中的十年:我在38岁时实现八位数的路径

我今年38岁,正好在这疯狂的加密货币过山车上走过了整整十年。十年——感觉既像是永恒,又像是昨天。

我经历过疯狂的牛市,忍受过令人心碎的熊市,体验过宗教般的信仰、无法抑制的贪婪、完全失去控制以及痛苦的清算——整个该死的光谱。

亏钱?当然是的。赚钱?最终是的。但在我偶然发现对我真正有效的方法之前,经历了多年的挫折。

现在我坐在这里,奇怪地平静。狂热的高峰和绝望的低谷不再触动我了。

不再押上全部身家。不再追逐那些人人都在叫嚷的愚蠢的月球项目。不再日间交易到早早入土。

我学会了关心真正重要的东西:节奏、结构、信号和思维方式。

交易加密货币不再是一场情绪的混乱,而是变成了我可以实际控制的事情。在这个领域赚钱并不是关于在房间里成为最聪明的人——而是当其他人都失控时,不要变得愚蠢。

我现在的做法?简单死了:

关注趋势,识别结构,用小仓位进行测试,然后在趋势确认时加仓。

在条件对的时候进场,出错时止损,而—最困难的—在对的时候持有。

老实说,我大约 80% 的利润来自于这种无聊且纪律严明的方法。

有人在群聊中问我:“加密货币的成功是靠技能还是运气?”

我告诉他,每个人都可以学习技能,每个人都希望能有好运,但真正的决定因素是心态。

你可以发现完美的机会,但却过早地恐慌性抛售。 你可以确定方向,但在波动期间崩溃。 你可以制作漂亮的图表并进行华丽的分析,但如果在关键时刻你不能果断出手或在需要时选择离开——你的知识毫无意义。

真相?大约80%的完整交易系统存在于你的脑海中。

拿我最喜欢的信号——“底部形成结构”。这不是某种奇迹模式或圣杯,而是对我来说,一切的开始。

尤其是在熊市底部,当成交量减少,市场盘整时,我会专注于这种模式形成的区域。

什么是底部形态?仅仅是三根蜡烛线在讲述一个故事:

  • 第一根蜡烛:随着向下探测的成交量激增,通常伴有较长的下影线
  • 第二根蜡烛:小幅平坦的波动,成交量减少,因为市场情绪降温
  • 第三根蜡烛:看涨吞没形态,成交量增加确认了向上的意图

当我看到这个时,我将其标记为“一级警告区域”。但我不会贸然深入。

相反,我会通过小规模的仓位测试水域,等待突破的成交量确认。只有在它突破之前的高点或关键阻力后,我才会投入大量资本。

这种风格并不性感,但它让我保持了资金的稳定,而其他人却崩溃了。

每天,我提醒自己销售的“六个不”和“四个从不”:

六个禁忌:

  • 不要重仓或激进交易
  • 不追逐垂直移动
  • 不要触碰明显被操纵的币
  • 不要随机跳板
  • 不交易低成交量的横盘币
  • 不要购买已翻倍的硬币

四个永不 (出售):

  • 如果趋势保持不变,绝不要卖出
  • 如果关键价格水平保持,不要卖出
  • 不要在交易量激增时出售
  • 永远不要在未破的上升通道内卖出

这些不是用来展示的——它们是我的护栏。市场每天都试图诱惑你;没有规则,你就完蛋了。

纪律,而不是运气,才是我仍然屹立不倒的原因,而其他人却消失了。

许多加密货币交易者花费多年却不知道他们到底在等待什么。

底部?好消息?某个网红的信号?

我们应该等待的只有一件事:结构

你理解的结构。你能识别的结构。你可以在波动中把握的结构,即使是错误也有可管理的风险。

每年抓住几个这样的机会,你就能翻倍你的资金。忘记每日利润——真正的机会是慢慢发展的。

我见过无数人买高卖低:

他们在大阳线后 FOMO 进场。 一根红蜡烛让他们四散而逃。 他们依靠情感交易,在群组中跟随随机的呼叫。 一次大幅波动,他们就被清算了。

那条路通向无处。

你需要自己的系统和自己的信号。

即使你只真正理解一个结构——将其与适当的仓位规模、进场、出场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你也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

如果你仍然在随意、情绪化地交易,没有任何方法:

从像“底部形态”这样的基本结构开始。 围绕它建立一个节奏: 何时观察,何时测试,何时加仓,何时退出。

它不需要复杂或花哨。 它只需要是你可以反复和持续执行的事情。

从长远来看,这比追逐炒作、跟随人群或交易头条新闻要好。

加密领域的机会并不缺乏。缺乏的是能够的人: 看到机会并始终如一地抓住它们。

这是我十年的经验。 要么接受,要么放弃。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