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第一批加密货币的人:中本聪的身份之谜

中本聪的秘密在2025年:他满50岁了吗?

根据P2P Foundation平台上的个人资料,中本聪出生于1975年4月5日,这意味着到2025年他将年满50岁。然而,大多数加密货币专家认为这个日期是故意选择的,因为它具有象征意义。

4月5日这个日期直接指向1933年4月5日由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签署的第6102号行政命令,该命令禁止美国人拥有黄金。1975年则指向这一禁令最终被取消的时间,美国公民再次被允许拥有黄金。这个精心挑选的“生日”揭示了中本聪的自由意志主义观点以及他对比特币作为黄金数字替代品的看法——一种不受政府控制的价值储存。

对中本聪文本的语言分析及其技术方法表明,他可能超过50岁。在1990年代之前,使用双空格的习惯是打字机时代的特点,这表明这个人是在个人电脑广泛普及之前学会打字的。

首次出现中本聪:比特币白皮书

中本聪首次出现于2008年10月31日,在metzdowd.com的加密邮件列表上发布了白皮书《比特币: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的电子现金系统》。该文档描述了一种革命性的数字货币,能够在没有集中控制的情况下运行,解决了阻碍之前数字货币创建的"双重支付"问题。

尽管P2P Foundation的个人资料中声称他是37岁的日本男性,但对中本聪书面语言的语言学分析显示,他使用的是完美的英语,并且带有英国拼写变体,如"colour"和"optimise",这使得他的日本血统受到质疑。

对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性贡献

中本聪最重要的贡献是于2008年10月31日发布的9页比特币白皮书。这份简洁的文件提出了一种点对点电子支付系统的概念,排除了对金融中介的需求。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创建了比特币区块链的第一个区块——著名的“创世区块”。该区块包含了一句引用:“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即“财政大臣面临第二次拯救银行的边缘”,指向英国报纸《泰晤士报》的标题,强调了创建独立于国家的金融体系的核心理念。

不可侵犯的加密资本:中本聪的状态

分析早期区块链数据表明,中本聪在网络存在的第一年内挖掘了从750,000到1,100,000个比特币。按照当前比特币的价格约为)000 $85 到2025年4月(,这使得中本聪的财富在638亿美元到935亿美元之间,这在理论上使他成为世界上前20位富有人士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比特币从未从原始地址移动过,这一点在区块链数据中得到了证实。许多专家认为,这证明中本聪并不是出于经济利益而是出于意识形态考虑创造了第一种加密货币。

关于中本聪身份的主要理论

尽管记者、研究人员和加密爱好者进行了多次调查,中本聪的真实身份仍然未知。最有可能的候选人包括:

赫尔·芬尼 )1956-2014( – 著名的密码学家和比特币项目的早期参与者,获得了来自中本聪的第一笔比特币交易。

尼克·萨博 – 计算机科学家,早在1998年就构思了"Bit Gold" )比特币的前身(。

亚当·贝克 – Hashcash 的创始人,提出了一种工作量证明系统,在比特币白皮书中有所提及。

克雷格·赖特 – 澳大利亚计算机科学家,公开声称他就是中本聪,尽管他的说法已被加密社区否定。

战略匿名性:为什么中本聪仍然保持隐身

中本聪的身份之谜不仅仅是一个未解的秘密,它对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至关重要。通过保持匿名,中本聪保证比特币永远不会有中央权威或领导者,其观点或行为可能会对其发展产生过度影响。

如果中本聪仍然是公众人物,他可能会成为比特币网络的一个弱点。政府机构可能会对他施加压力,威胁甚至逮捕,这将危及整个系统的独立性。

神秘比特币创造者的文化遗产

随着比特币创建17周年的临近,中本聪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所创造的加密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已建立了以他为荣的实体纪念碑——2021年,在布达佩斯揭幕了中本聪的青铜半身像。

中本聪的影响力渗透到了大众文化中。一些服装品牌在其系列中使用中本聪的名字。在2022年,街头服饰品牌Vans推出了限量版中本聪系列。

随着加密货币的广泛接受,到2025年全球约有5亿用户,中本聪的缺席已成为比特币神话的一部分——这位创造者将革命性技术带入世界,然后消失,让它在没有集中控制的情况下自然发展。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