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专属 #WXTM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总奖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赢!
🎯 关于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个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区块链协议,由 Rust 构建,致力于为创作者提供设计全新数字体验的平台。
通过 Tari,数字稀缺资产(如收藏品、游戏资产等)将成为创作者拓展商业价值的新方式。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WXTM 或相关活动(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不少于 100 字,形式不限(观点分析、教程分享、图文创意等)
添加标签: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动截图(如充值记录、交易页面或 CandyDrop 报名图)
🏆 奖励设置(共计 70,000 枚 WXTM):
一等奖(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奖(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奖(10名):2,000 枚 WXTM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主题相关、逻辑清晰、有深度)
用户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附带参与截图者优先
📄 活动说明: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和小号刷量行为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
百万加密币被盗案引发争议 加密资产法律定性待明确
加密资产盗取案件引发法律界热议
近期,一起涉及百万元加密币盗取的案件引发了法律界的广泛关注。该案不仅揭示了加密资产领域的复杂性和风险,也暴露了我国在加密资产法律定性上的分歧。
2023年5月,上海居民欧某发现自己存储在某平台开发的钱包中价值百万元的加密币被转走。经调查,欧某发现钱包中存在自动获取私钥的"后门"程序。通过技术分析和追踪,欧某成功向公安机关提供了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案件调查过程中,三名犯罪嫌疑人被确定为该平台的前端开发工程师。他们承认在钱包中植入了"后门"程序,非法获取用户的私钥和助记词。据统计,他们共获取了27622条助记词和10203条私钥,涉及19487个钱包地址。
然而,案情出现转折。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实际转走欧某加密币的是另一名前员工张某2。张某2早在2021年就在客户端代码中植入了收集用户私钥和助记词的程序,并于2023年4月将欧某的加密币转入自己的钱包。
最终,四名嫌疑人均被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然而,这一判决引发了法律界的争议。
争议的焦点在于加密资产的法律定性。目前,司法界对此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加密资产不是财物,而是一种数据;另一种则认为加密资产具有财物的核心属性,应属于财物范畴。这种分歧直接影响了案件的定罪量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判例实质上已经承认了加密资产的财产属性。例如,在一起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的诈骗案中,明确指出虚拟货币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财产属性,可成为财产犯罪的对象。
有法律专家认为,本案中的犯罪行为更适合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因为犯罪嫌疑人利用职务便利,将用户托管在平台的加密资产非法占为己有,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若按职务侵占罪量刑,刑期可能会更长。
这起案件凸显了我国在处理新型网络犯罪,特别是涉及加密资产的案件时面临的挑战。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加密资产市场的日益成熟,法律界期待能够更精准地界定加密资产的法律属性,为司法实践提供更为明确和统一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