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链抽象:理解与新框架## 概要- 抽象的目标是隐藏复杂性,Web3中抽象的层次通常高于Web2- 模块化降低了公链构建门槛,链抽象涉及公链关系重构和用户/开发者体验改善 - 跨链资产转移、跨链通信、互操作性和链抽象是一套以协调不同链上状态修改为核心的概念子集- 基于意图的链抽象解决方案成为流行架构,组件类产品可能逐步形成链抽象的最终形态- 业界对链抽象的讨论和建设尚未摆脱对基础设施的迷信,链抽象作为真问题的成立离不开链上活跃度、模块化进展、新用户和开发者的进入- 链抽象的未来需考虑对长尾公链的影响,以及探索非DeFi应用## 链抽象是什么问题?### 链抽象是否为真问题?不一定。问题的成立需要语境,我们需要考虑讨论链抽象的缘由。目前看来,链抽象可能是模块化的下半场。为理解这一观点,需要对链抽象的定义做出说明。在计算机科学中,"抽象"指从后台进程中分离出高级操作和概念的过程,目的是通过隐藏复杂性来简化理解。类似地:- 账户抽象:隐藏区块链账户的内部信息,实现账户的无感使用- 链抽象:隐藏各条链的内部信息,实现链的无感使用传统软件开发中,抽象和模块化紧密相关。抽象定义系统的层次和架构,模块化则是实现这种架构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Web3语境下模块化和抽象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模块化有助于解决单个公链内部的抽象问题,但多链格局下的用户/开发者体验抽象是模块化未能完全覆盖的领域。链抽象的提出包含了对公链关系的重新架构。链抽象作为真问题的迫切性与以下条件的发展密切相关:- 链上活跃度- 模块化区块链的进展 - 新用户和开发者进入障碍### 链抽象属于哪一类问题?链抽象本身是个抽象概念,在Web3内部叙事层次较高。它不是一种具体解决方案,而是一种指导思想。### 跨链、互操作性、链抽象的区别和联系这些概念可以按从具体到抽象的光谱理解。从形态上看它们是一套以协调不同链上状态修改为核心的概念子集,但实际使用中往往有中间地带。跨链相关的应用和协议大致分为两类:- 跨链资产转移:跨链桥、跨链AMM、跨链聚合器等- 跨链通信:Layerzero, Wormhole, Cosmos IBC等跨链通信协议能处理更复杂的跨链操作。互操作性协议涉及更深层次的数据处理、共识和验证。链抽象的内涵包括了区块链的互操作性,但增加了用户和开发者侧的体验改善层面。## 链抽象包含哪些具体问题?### 如何实现链抽象?不同项目对链抽象的理解和切入点不同,可分为:- 古典派:从互操作性协议进化而来,更贴近开发者端抽象- 意图派:结合新兴意图架构,更注重用户端抽象无论哪种派别,安全快速的跨链和友好交互都是设计核心。### 为何要关注链抽象和意图的结合?"基于意图的xx协议"层出不穷,作为一种流行产品架构值得关注。意图架构的核心是用户只需指定期望结果,而无需关心过程。这与链抽象关注的用户体验改善契合。市场上有多种链抽象架构分类,如CAKE框架将构成链抽象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划分为权限层、求解层和结算层。以Near为代表的综合类意图解决方案希望将权限层、求解层和结算层组合成统一的基础设施产品。以跨链DeFi协议为代表的组件类意图解决方案已显现出优势,如Across Bridge在速度、价格和收费能力上表现出色。从路线图看,众多组件类产品可能会以拼图形式渐进链抽象的最终形态。## 对链抽象的理解和实践存在哪些问题?### 基础设施本位带来的问题作为互操作性协议龙头的项目融资数亿,但动辄数十亿的FDV和低流通量使其代币备受批评,挫伤了市场对链抽象赛道的信心。在缺少外部增量的市场环境中,链抽象项目们各自提出技术堆栈和代币标准,难免被诟病为空气基建。ERC-7683的讨论中,极简ERC支持者认为工具级别的标准已足够解决当前问题。为解决碎片化而生的链抽象协议反而提出了碎片化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 其他值得思考的问题- 链抽象对新公链/长尾公链留住TVL的影响及其采用情况- UniswapX可能导致的DEX新局面:长尾代币导向AMM,主流代币更多通过链下solver填充- 除DeFi协议外,基于意图的其他产品架构可能形式- 链抽象是否会成为模块化之后的热门或泡沫
链抽象重塑Web3格局:从模块化到用户体验的跨链新纪元
链抽象:理解与新框架
概要
链抽象是什么问题?
链抽象是否为真问题?
不一定。问题的成立需要语境,我们需要考虑讨论链抽象的缘由。
目前看来,链抽象可能是模块化的下半场。为理解这一观点,需要对链抽象的定义做出说明。
在计算机科学中,"抽象"指从后台进程中分离出高级操作和概念的过程,目的是通过隐藏复杂性来简化理解。类似地:
传统软件开发中,抽象和模块化紧密相关。抽象定义系统的层次和架构,模块化则是实现这种架构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Web3语境下模块化和抽象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模块化有助于解决单个公链内部的抽象问题,但多链格局下的用户/开发者体验抽象是模块化未能完全覆盖的领域。链抽象的提出包含了对公链关系的重新架构。
链抽象作为真问题的迫切性与以下条件的发展密切相关:
链抽象属于哪一类问题?
链抽象本身是个抽象概念,在Web3内部叙事层次较高。它不是一种具体解决方案,而是一种指导思想。
跨链、互操作性、链抽象的区别和联系
这些概念可以按从具体到抽象的光谱理解。从形态上看它们是一套以协调不同链上状态修改为核心的概念子集,但实际使用中往往有中间地带。
跨链相关的应用和协议大致分为两类:
跨链通信协议能处理更复杂的跨链操作。互操作性协议涉及更深层次的数据处理、共识和验证。
链抽象的内涵包括了区块链的互操作性,但增加了用户和开发者侧的体验改善层面。
链抽象包含哪些具体问题?
如何实现链抽象?
不同项目对链抽象的理解和切入点不同,可分为:
无论哪种派别,安全快速的跨链和友好交互都是设计核心。
为何要关注链抽象和意图的结合?
"基于意图的xx协议"层出不穷,作为一种流行产品架构值得关注。
意图架构的核心是用户只需指定期望结果,而无需关心过程。这与链抽象关注的用户体验改善契合。
市场上有多种链抽象架构分类,如CAKE框架将构成链抽象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划分为权限层、求解层和结算层。
以Near为代表的综合类意图解决方案希望将权限层、求解层和结算层组合成统一的基础设施产品。
以跨链DeFi协议为代表的组件类意图解决方案已显现出优势,如Across Bridge在速度、价格和收费能力上表现出色。
从路线图看,众多组件类产品可能会以拼图形式渐进链抽象的最终形态。
对链抽象的理解和实践存在哪些问题?
基础设施本位带来的问题
作为互操作性协议龙头的项目融资数亿,但动辄数十亿的FDV和低流通量使其代币备受批评,挫伤了市场对链抽象赛道的信心。
在缺少外部增量的市场环境中,链抽象项目们各自提出技术堆栈和代币标准,难免被诟病为空气基建。
ERC-7683的讨论中,极简ERC支持者认为工具级别的标准已足够解决当前问题。
为解决碎片化而生的链抽象协议反而提出了碎片化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
其他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