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Fun 启动中文 Meme 创作大赛!
创建或交易 Meme 代币,瓜分 3,000 GT 奖励! 💰
🎨 1 分钟零代码发币,仅需 ~0.0000042 GT Gas 费
🏆 最高市值代币瓜分 1,000 GT
💎 毕业代币前 100 名购买地址瓜分 2,000 GT
代币发射时间: 10 月 3 日 00:00 - 10 月 15 日 23:59(UTC+8)
活动时间: 10 月 8 日 17:30 - 10 月 15 日 23:59(UTC+8)
释放创意,立即参与 👉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516
#GateFun #GateLayer #Web3 #MemeToken
司法机关探讨涉案虚拟货币处置新路径
虚拟货币司法处置:挑战与创新
近日,一篇探讨刑事涉案虚拟货币处置问题的文章引发了业内关注。该文作者来自某中级人民法院,虽然在技术细节方面略显生涩,但作为司法从业者的观点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文章首先阐述了虚拟货币的概念、特点及交易方式,并回顾了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作者指出,由于缺乏合法交易平台和评估规则,虚拟货币相关刑事案件的办理面临诸多挑战,如取证难、价值认定难、处置变现难等。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肯定了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然而,这一观点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并未得到普遍认可。目前,多数法院对涉及虚拟货币的民事纠纷仍持谨慎态度,往往不予受理。
在处置方面,文章提出了一些创新性建议。对于需要退赔或罚没的虚拟货币,作者建议探索通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在境外合规交易所进行变现,并将资金转入法院外汇账户。然而,这一建议在实操层面可能面临诸多障碍。
首先,根据现行规定,境内机构不得从事虚拟货币与法币的兑换业务,也不得将相关字样用于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其次,法院开立外币账户用于接收虚拟货币处置款项,在现有外汇管理政策下难以实现。
实际上,当前的司法处置实务中,虚拟货币的扣押主要由侦查机关完成,检察院和法院往往仅能获得扣押清单。这种"财物静止,信息流转"的模式并非创新,而是各方能力局限下的妥协。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虚拟货币,作者建议将其销毁。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市面上剩余虚拟货币升值,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涉案虚拟货币的处置与传统财物并无本质区别。当前处置模式的特殊性主要源于我国对虚拟货币交易的严格管控。未来,如果相关政策能够适度调整,允许设立合规的虚拟货币交易机构,或将大大简化涉案虚拟货币的司法处置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