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内容传播结构性问题剖析:InfoFi只是放大镜

Web3 内容传播的结构性问题:不只是 InfoFi 的影响

近期,有关 InfoFi 是否会造成"信息茧房"的讨论引发了广泛关注。经过深入思考和案例分析,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并非 InfoFi 本身,而是内容传播固有的结构性特征。InfoFi 只是让这一现象变得更加明显。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 InfoFi 在整个传播链条中的定位。对项目方而言,InfoFi 是一个加速器,旨在提高项目热度和用户认知度。项目方通常会分配预算用于 InfoFi 活动,同时寻求能调动大型意见领袖的营销机构合作。

信息茧房的形成往往始于顶层内容。大型意见领袖发布推广内容后,中小型意见领袖会跟风。再加上社交平台算法的推荐机制,用户的信息流很快就会被同一项目的相似内容充斥。

这种现象并非 InfoFi 独有。在没有 InfoFi 的时代,意见领袖同样会接受推广任务。InfoFi 的出现只是让这种内容投放机制更加系统化和可视化。

InfoFi 之所以被认为放大了信息偏差,是因为它提高了信息的组织和扩散效率,但这种效率是建立在现有的"注意力结构"基础上的。项目方倾向于将预算投向大型意见领袖,这些内容会率先上线。InfoFi 机制则激励了中小创作者在短时间内集中输出,进一步强化了平台算法对"热门话题"的识别,从而形成了一个持续推荐相似内容的闭环。

此外,由于内容源头相对集中,创作者的写作目标也趋于一致:为了参与活动、获得积分和曝光。这导致了内容的表面多样性掩盖了实质上的同质化,给用户造成了被困在单一项目叙事中的错觉。

InfoFi 并未创造信息偏差,但它确实放大了原本存在的传播结构偏差。它将过去分散、缓慢发酵的信息流转变为集中爆发、广泛覆盖的流量推送。

针对用户的具体焦虑,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

  1. 内容重复性高:这主要是由项目方的预算分配决定的,大型意见领袖获得更多资源,进而影响算法推荐和其他创作者的跟风。

  2. 内容质量低下和人工智能同质化:实际上,InfoFi 的评分模型具有对抗机制,纯粹的机械化内容难以获得高分。高质量的内容仍然需要依靠优秀的叙事结构、观点质量和用户互动数据。

  3. 广告味浓厚:用户对突然涌现的类似内容本能地产生抗拒。解决方案可以包括弱化项目上线的仪式感,以及引入自助投放机制,让内容更自然地涌现。

理想的情况是,项目方能够默默地奖励早期自然互动的用户,而不是公开宣布空投计划。这样可以培养用户的自然参与习惯,而不是为了奖励而刻意互动。

最终,InfoFi 的目标应该是成为 Web3 内容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而不仅仅是一个流量工具。关键在于如何构建更健康的传播结构,无论是通过提高参与门槛、优化激励设计,还是引导项目方更自然地管理空投预期,都应该致力于提高内容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数量。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分享
评论
0/400
钱包恐慌症患者vip
· 8小时前
又想说服我花钱买啥新玩意了
回复0
熊市修行僧vip
· 15小时前
infofi有啥问题 又不是叫我付钱
回复0
Liquidation Therapistvip
· 15小时前
茧房茧房 都在茧房里
回复0
熊市种菜人vip
· 15小时前
又整些花里胡哨的概念
回复0
Web3教育家vip
· 15小时前
*调整虚拟眼镜* 对信息泡沫的迷人看法...让我分享一下我最新的研究小组在web3中发现的信息泡沫的情况
查看原文回复0
无常损失心理医生vip
· 15小时前
杀猪盘新套路咯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