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加密基金会末路 构建区块链高效治理新架构
加密基金会的终结:迈向更高效的区块链治理架构
加密基金会曾是推动区块链网络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如今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美国国会新监管框架的出现,加密行业迎来了摒弃加密基金会模式、重建更高效治理结构的机会。
本文将分析加密基金会模式的缺陷,并论证如何用常规开发公司替代加密基金会,以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公司制在资本配置、人才吸引和市场响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实现更好的协同、增长和实际影响力。
加密行业若要实现其颠覆传统科技和金融体系的承诺,必须摆脱过时的组织结构束缚。
加密基金会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加密基金会最初源于早期创始人的去中心化理想主义,旨在作为中立的网络资源管理者。然而,随着监管环境和市场竞争的变化,加密基金会模式逐渐偏离了初衷:
尽管在法律对抗时期有其合理性,但加密基金会的结构性缺陷已无法忽视:
随着基于控制权的新监管框架出现,加密基金会的分离假象已不再必要。新框架允许创始人移交控制权但继续参与建设,同时提供更清晰的去中心化标准。
加密基金会激励协同的误区
加密基金会被认为能更好地协调通证持有者利益,但这忽视了组织运作的实际逻辑。消除企业股权激励并未解决利益错配问题,反而制度化了这一问题。缺乏营利动机使加密基金会缺少明确的反馈机制和问责制度。
相比之下,企业架构内置了问责机制。公司受市场规律约束,财务指标能客观衡量绩效。而加密基金会通常被设定为永续亏损运营且无后果。
加密基金会员工的激励也弱于企业员工,因为他们的报酬仅来自通证和现金,而非企业员工的通证、现金和股权组合。这导致加密基金会员工只有短期激励,难以与网络长期成功保持一致。
加密基金会的法律和经济约束
加密基金会在法律上无权开发增值产品或从事商业活动,即使这些活动可能显著有利于网络发展。
加密基金会还面临经济现实的扭曲:承担全部成本,但收益却被社会化。这种扭曲加上缺乏市场反馈,导致资源分配效率低下。
随着新的监管框架出现,加密基金会创造价值的空间可能进一步缩小。例如,禁止通过链下业务支撑通证价值的做法,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也切断了基于市场问责的潜在路径。
加密基金会导致的运营效率低下
加密基金会结构造成了显著的运营效率损失。为满足形式化的分离要求,高效协作的团队不得不被拆解。这种人为壁垒延缓了开发进度,阻碍了协同效率,最终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加密基金会演变为集权守门人
加密基金会的实际职能已严重偏离初始定位,演变为掌控关键资源和权限的集权主体。多数情况下,加密基金会对通证持有者缺乏实质问责。
加密基金会的设立成本高昂,耗时冗长,这不仅拖累创新,还为初创企业设置了门槛。许多项目陷入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影子治理":通证仅象征网络名义所有权,实际掌控者是加密基金会及其雇佣董事。
更优解:公司制架构
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常规开发公司可能成为网络持续建设与维护的更好载体。公司能够:
然而,对公司与激励协同的担忧仍然存在。但这些担忧可以通过适当的工具来化解,而不是继续依赖加密基金会模式。
现有工具在加密领域的新应用
以下成熟工具可以在新的监管框架下发挥作用:
这些工具比加密基金会提供更好的灵活性、问责性和持久性,同时确保网络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保持真正的主权。
实施方案:DUNA和BORG架构
两种新兴方案为实施上述解决方案提供了高效路径:
这些架构将权力从不透明的链下机构转移到更具问责性的链上系统,有助于满足新的监管要求。
结语
加密基金会曾在监管寒冬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时代正在结束。新的政策环境、激励结构转型和行业成熟度共同指向一个需要真实治理、实质协同和系统化运作的未来。
加密新纪元将建立在具有真实激励、真实问责和真实去中心化的可扩展体系之上,而不是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