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空投狂潮到"吆喝经济":一个内容创作者的加密社交之旅2023年4月,我和几位朋友踏入了加密推特(CT)的世界。那时,我们专注于撰写空投策略。每条推文需要1-2小时的精心制作,却能在短短12小时内获得10万次浏览。我们的日常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循环:起床、写作、发布、饮食、休息,然后重复。回首往事,那段时期堪称黄金岁月。我们这个小型创作者群体的影响力可能占据了整个CT约10%的关注度。就个人而言,每月都会收到一两个项目方的合作邀请,但当时我们更看重的是影响力而非金钱。有一天早晨,我惊讶地发现自己仅有1万粉丝的账号竟然获得了40万次浏览量。那一刻的喜悦远超过我钱包里的数字带来的满足感(尽管那时候我的存款只有四位数,但那已经是我人生中赚到的最多的钱了)。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2023年9月,算法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我暂时离开了CT,直到12月才回归。原因很简单,现实生活中有些有趣的事情需要处理,所以每月最多只发三条推文。大约在2023年8月,我意识到空投领域并非长久之计,不适合我的发展。我决定转型成为一名DeFi新手。如今,那些曾经活跃的空投内容创作者去哪里了?我在信息流中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2023年12月,我的CT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尝试新的写作风格,投入更多心血,改进配图,拓展人脉,但浏览量却反而下降了。你可能会问,浏览量真的减少了吗?确实如此。我付出了比以往多得多的精力,但推文的浏览量却只有2万次。偶尔能达到10万次,但总体情况仍不如从前。现在的情况如何?随着InfoFi概念的兴起,低质量内容充斥了整个平台。内容的整体质量大幅下降,99%的人发帖都是因为"某协议将5%的代币分配给了内容创作者,我得多发几条"。项目给予内容创作者的奖励越多,情况就越糟糕。更让人沮丧的是,我感觉现在我的内容质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投入的精力也在同步增加,但浏览量和新增关注者数量却降到了历史最低。我的整个信息流都充斥着毫无价值的内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也许在市场平淡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提升质量,努力做到独一无二。对所有内容创作者来说,这条路越来越难走,只有最强大的人才能生存和繁荣。无论是在CT还是现实生活中,保持专注和耐心都很重要。相信终有一天,你的努力会得到回报。
InfoFi时代的CT困境:从空投狂潮到内容质量挑战
从空投狂潮到"吆喝经济":一个内容创作者的加密社交之旅
2023年4月,我和几位朋友踏入了加密推特(CT)的世界。那时,我们专注于撰写空投策略。每条推文需要1-2小时的精心制作,却能在短短12小时内获得10万次浏览。我们的日常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循环:起床、写作、发布、饮食、休息,然后重复。
回首往事,那段时期堪称黄金岁月。我们这个小型创作者群体的影响力可能占据了整个CT约10%的关注度。就个人而言,每月都会收到一两个项目方的合作邀请,但当时我们更看重的是影响力而非金钱。
有一天早晨,我惊讶地发现自己仅有1万粉丝的账号竟然获得了40万次浏览量。那一刻的喜悦远超过我钱包里的数字带来的满足感(尽管那时候我的存款只有四位数,但那已经是我人生中赚到的最多的钱了)。
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2023年9月,算法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我暂时离开了CT,直到12月才回归。原因很简单,现实生活中有些有趣的事情需要处理,所以每月最多只发三条推文。
大约在2023年8月,我意识到空投领域并非长久之计,不适合我的发展。我决定转型成为一名DeFi新手。如今,那些曾经活跃的空投内容创作者去哪里了?我在信息流中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
2023年12月,我的CT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尝试新的写作风格,投入更多心血,改进配图,拓展人脉,但浏览量却反而下降了。
你可能会问,浏览量真的减少了吗?确实如此。我付出了比以往多得多的精力,但推文的浏览量却只有2万次。偶尔能达到10万次,但总体情况仍不如从前。
现在的情况如何?
随着InfoFi概念的兴起,低质量内容充斥了整个平台。内容的整体质量大幅下降,99%的人发帖都是因为"某协议将5%的代币分配给了内容创作者,我得多发几条"。项目给予内容创作者的奖励越多,情况就越糟糕。
更让人沮丧的是,我感觉现在我的内容质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投入的精力也在同步增加,但浏览量和新增关注者数量却降到了历史最低。我的整个信息流都充斥着毫无价值的内容。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也许在市场平淡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提升质量,努力做到独一无二。对所有内容创作者来说,这条路越来越难走,只有最强大的人才能生存和繁荣。无论是在CT还是现实生活中,保持专注和耐心都很重要。相信终有一天,你的努力会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