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支付崛起:区块链重塑跨境交易格局

Web3支付解决方案:消费者跨境支付的革新之路

消费者的跨境支付习惯正在快速演变。近年来,支付方式的变化比过去50年都要剧烈。在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蓬勃发展的今天,支付方式变革的深层原因实际上是记账方式的变革——区块链这一公开透明的全球公共账本。

人类记账方式的变革在数千年间仅发生过三次,每次都深刻塑造了经济形态与社会结构,折射出技术与文明的协同进化:

  • 苏美尔时期的单式记账首次突破口语传播限制,促进了早期贸易和国家形成
  • 复式记账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商业革命,催生了银行和跨国公司,建立了商业信用
  • 2009年比特币开创的分布式记账,正在促成去中心化金融、信任机制变革及数字货币兴起

这一影响深远的变革正在不断深入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催生了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Web3支付。本文将借助VISA近期发布的消费者跨境支付调查报告,结合市场案例,探讨Web3支付对当前消费者跨境支付主要场景的解决方案,并展望Web3支付的未来发展方向。

万字探究Web3支付:消费者跨境支付的Web3改造

一、不断增长的跨境支付市场

跨境支付市场正在经历爆炸式增长,主要由跨境电商、跨境出行和跨境汇款激增推动。消费者的跨境支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Bank of England预计到2027年,相关支付将达到250万亿美元。

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正在接受跨境支付:30%的人每周通过跨境电商海淘,45%的人每月收发汇款,66%的人每年出国旅行。

然而,消费者在跨境支付领域尚未形成固定习惯。他们平均使用7种不同支付方式中的4种,仅16%的消费者一直使用默认支付方式。目前似乎没有一种支付方式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跨境支付需求,尽管近80%的消费者仍使用传统银行进行跨境支付。

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共有7.71亿人进行了跨境交易。这种增长主要由电子商务、旅游和汇款三类交易驱动。

万字探究Web3支付:消费者跨境支付的Web3改造

1.1 主要场景及方式

A. 跨境电商

80%的消费者选择通过跨境电商购物,其中67%的人每月进行跨境消费。到2026年,全球B2C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8.3万亿美元。尽管全球寻找心仪商品已不再困难,但便捷的支付体验仍需提升。消费者渴望简单易用且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

B. 跨境出行

每三人中就有两人有跨境出行经历,52%的人每年出行不止一次。2024年旅游趋势显示,人们旅行的主要目的是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因此,旅行者最不想遇到的就是购物时的压力或担忧,他们需要简单安全的支付方式。

C. 跨境汇款

40%的人使用跨境汇款服务,45%的人每月进行汇款操作。尽管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国际移民数量仍在持续增长,预计到2028年,跨境汇款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消费者迫切需要安全可靠的跨境汇款方式。

在以下七种跨境支付方式中,平均每个消费者会用到四种:

  1. 电子支付方式
  2. 信用卡或借记卡
  3. P2P转账
  4. 银行汇款
  5. 线上转账
  6. 预付旅行支票/卡
  7. 现金

1.2 为什么现在是向消费者提供跨境服务的恰当时机

  • 跨境交易市场庞大且不断增长,传统交易方式存在速度慢、成本高、透明度低等问题,亟待改变
  • 消费者正在尝试多种支付方式,寻找最适合的解决方案,但尚未找到理想方案
  • 消费者需要稳定的支付习惯和可靠的合作伙伴,这是金融机构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关键时刻
  • 信任、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跨境交易中至关重要,赢得客户信任是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关键

万字探究Web3支付:消费者跨境支付的Web3改造

二、消费者跨境支付主要场景及模式

2.1 跨境电商

过去一年约有5.89亿人参与跨境电商交易。72%的交易通过亚马逊、eBay等主流在线零售商购买实体商品,44%购买数字产品。仅30%的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购物,可能与数据泄露担忧有关。

跨境购物支付方式方面,51%的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36%选择数字APP支付服务(如Paypal、Apple Pay),还有部分使用电汇或P2P服务。

不同国家消费习惯存在显著差异:

  • 德国:消费者最不愿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仅32%),更倾向于数字APP支付服务(49%)和银行转账或电汇(35%)
  • 菲律宾:消费者首选数字APP支付方式(49%),可能与当地48.2%的消费者无法接入传统银行系统有关

跨境电商支付场景多为消费者通过境外电商平台的支付网关进行支付。支付网关连接多种支付方式,如信用卡或借记卡(通过卡组织网络)、Paypal、Apple Pay(通过数字App支付)、银行转账(通过SWIFT网络)等。

万字探究Web3支付:消费者跨境支付的Web3改造

2.2 跨境出行

三分之二的受访消费者在过去一年曾出国旅行,62%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预订旅行,这是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大多数受访者在旅行期间使用的支付方式与预订时相同。

新加坡(86%)和阿联酋(84%)的消费者出国旅行比例最高。在调查的13个市场中,每个国家都有近50%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曾出国旅行。

加拿大旅行者尤其偏爱信用卡或借记卡,使用其他支付方式的比例不到10%。相比之下,巴西游客使用信用卡的可能性最低(低于50%),可能与巴西历史上较高的信用卡利率以及PIX(巴西中央银行创建的即时支付平台)的广泛采用有关。

跨境出行支付场景多为消费者通过本国借记卡或信用卡在境外线下商家刷卡消费,或通过数字APP支付平台扫码支付。

万字探究Web3支付:消费者跨境支付的Web3改造

2.3 跨境汇款

40%的受访者在过去12个月内曾发送或接收汇款,银行转账或电汇是最常见的支付方式。阿联酋和菲律宾等移民劳动力众多的国家,汇款收发比例最高,分别为87%和74%。

2023年,流向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汇款总额增长3.8%,达6690亿美元。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和新加坡是汇款活动较为频繁的市场。数字App支付因其安全性和易用性,正越来越受到汇款方的青睐。

与数字App支付方式相比,跨境汇款支付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尽管银行或电汇的处理时间较长且成本往往较高,但它们仍是最常用的汇款方式。

美国使用跨境汇款的用户比例最高(35%),可能是因为借记卡支付方式的便捷性和易用性。在阿联酋,消费者在跨境汇款时使用银行或电汇的比例相当(均为53%)。

万字探究Web3支付:消费者跨境支付的Web3改造

三、跨境支付的特点与痛点

3.1 跨境支付愈发普遍、频繁

跨境支付在各地区消费者中越来越普遍。大多数数字原住民(Z世代84%、千禧一代83%)在过去一个月内都进行过跨境交易。婴儿潮一代和更年长群体中,68%在过去一个月内进行过跨境交易,他们正在迎头赶上。

3.2 支付方式并不固定,习惯尚未养成

消费者在跨境消费和服务的支付方式上尚未形成明确偏好。在跨境电商和跨境出行方面,超过50%的消费者通过传统银行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支付,但并非唯一选择。数字App支付服务也颇受欢迎,其他支付方式同样占据相当比例。

跨境汇款时,消费者选择的支付类型更加多样化。银行转账或电汇支付服务最广泛使用,但许多消费者也使用数字在线转账服务、信用卡或借记卡以及P2P服务。

3.3 消费者渴望拥有更多选择

大多数消费者希望在跨境支付方面拥有更多选择。五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目前可供选择的跨境交易支付方式还不够多。相比之下,十二分之一的消费者认为跨境交易的选择太多。

跨境汇款消费者尤其重视更多选择(占比76%),在菲律宾(88%)和墨西哥(82%)尤为明显。即使在瑞典(53%)、英国(53%)和法国(52%)等支付选项丰富的国家,消费者也希望有更多选择。

更多选择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反映出支付交易体验不尽如人意。这导致消费者会在多个服务商之间切换。在瑞典、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关键市场,约一半参与跨境支付的消费者倾向于将资金存放在多个账户,以获取资金转移的灵活性。

然而,过多选择和复杂的费率结构常让消费者感到不知所措。71%的消费者希望获得更多指导,以便更好地了解何时以及如何使用不同的支付选项。他们需要安全性、易用性、清晰指导以及稳定的支付习惯。

3.4 安全性是必备条件,而非可选项

对于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来说,消费者对支付安全性的信任至关重要。在选择跨境支付解决方案时,安全性(63%)、信任(51%)、可靠性(49%)以及费用(49%)是消费者最看重的四大因素。

21%的消费者在进行跨境交易时曾有不愉快经历,跨境汇款消费者更可能报告负面经历(31%)。这些经历涉及延迟、欺诈或诈骗、资金丢失或被盗、交易错误、费用问题等,对当事人产生了深刻且严重的后果。

约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表示,欺诈风险曾使他们放弃使用某种跨境支付方式。跨境汇款消费者、年轻一代,以及来自阿联酋、菲律宾、墨西哥和巴西的消费者,更可能因担心欺诈而停止使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分享
评论
0/400
152年笋韭菜vip
· 07-06 08:39
区块链已成主流趋势
回复0
韭当割就跑vip
· 07-06 04:58
币圈未来可期
回复0
rugged_againvip
· 07-03 09:40
时代的必然产物
回复0
熊市搬砖侠vip
· 07-03 09:38
记账改变未来支付
回复0
FloorSweepervip
· 07-03 09:34
反正买就完事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