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加密基金會末路 構建區塊鏈高效治理新架構
加密基金會的終結:邁向更高效的區塊鏈治理架構
加密基金會曾是推動區塊鏈網路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如今已成爲行業發展的主要障礙。隨着美國國會新監管框架的出現,加密行業迎來了摒棄加密基金會模式、重建更高效治理結構的機會。
本文將分析加密基金會模式的缺陷,並論證如何用常規開發公司替代加密基金會,以適應新的監管環境。公司制在資本配置、人才吸引和市場響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能夠實現更好的協同、增長和實際影響力。
加密行業若要實現其顛覆傳統科技和金融體系的承諾,必須擺脫過時的組織結構束縛。
加密基金會的歷史作用與局限性
加密基金會最初源於早期創始人的去中心化理想主義,旨在作爲中立的網路資源管理者。然而,隨着監管環境和市場競爭的變化,加密基金會模式逐漸偏離了初衷:
盡管在法律對抗時期有其合理性,但加密基金會的結構性缺陷已無法忽視:
隨着基於控制權的新監管框架出現,加密基金會的分離假象已不再必要。新框架允許創始人移交控制權但繼續參與建設,同時提供更清晰的去中心化標準。
加密基金會激勵協同的誤區
加密基金會被認爲能更好地協調通證持有者利益,但這忽視了組織運作的實際邏輯。消除企業股權激勵並未解決利益錯配問題,反而制度化了這一問題。缺乏營利動機使加密基金會缺少明確的反饋機制和問責制度。
相比之下,企業架構內置了問責機制。公司受市場規律約束,財務指標能客觀衡量績效。而加密基金會通常被設定爲永續虧損運營且無後果。
加密基金會員工的激勵也弱於企業員工,因爲他們的報酬僅來自通證和現金,而非企業員工的通證、現金和股權組合。這導致加密基金會員工只有短期激勵,難以與網路長期成功保持一致。
加密基金會的法律和經濟約束
加密基金會在法律上無權開發增值產品或從事商業活動,即使這些活動可能顯著有利於網路發展。
加密基金會還面臨經濟現實的扭曲:承擔全部成本,但收益卻被社會化。這種扭曲加上缺乏市場反饋,導致資源分配效率低下。
隨着新的監管框架出現,加密基金會創造價值的空間可能進一步縮小。例如,禁止通過鏈下業務支撐通證價值的做法,雖然有其合理性,但也切斷了基於市場問責的潛在路徑。
加密基金會導致的運營效率低下
加密基金會結構造成了顯著的運營效率損失。爲滿足形式化的分離要求,高效協作的團隊不得不被拆解。這種人爲壁壘延緩了開發進度,阻礙了協同效率,最終導致產品質量下降。
加密基金會演變爲集權守門人
加密基金會的實際職能已嚴重偏離初始定位,演變爲掌控關鍵資源和權限的集權主體。多數情況下,加密基金會對通證持有者缺乏實質問責。
加密基金會的設立成本高昂,耗時冗長,這不僅拖累創新,還爲初創企業設置了門檻。許多項目陷入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影子治理":通證僅象徵網路名義所有權,實際掌控者是加密基金會及其僱傭董事。
更優解:公司制架構
在新的監管環境下,常規開發公司可能成爲網路持續建設與維護的更好載體。公司能夠:
然而,對公司與激勵協同的擔憂仍然存在。但這些擔憂可以通過適當的工具來化解,而不是繼續依賴加密基金會模式。
現有工具在加密領域的新應用
以下成熟工具可以在新的監管框架下發揮作用:
這些工具比加密基金會提供更好的靈活性、問責性和持久性,同時確保網路和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保持真正的主權。
實施方案:DUNA和BORG架構
兩種新興方案爲實施上述解決方案提供了高效路徑:
這些架構將權力從不透明的鏈下機構轉移到更具問責性的鏈上系統,有助於滿足新的監管要求。
結語
加密基金會曾在監管寒冬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其時代正在結束。新的政策環境、激勵結構轉型和行業成熟度共同指向一個需要真實治理、實質協同和系統化運作的未來。
加密新紀元將建立在具有真實激勵、真實問責和真實去中心化的可擴展體系之上,而不是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