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高管質疑XRP銀行適用性,Ripple跨境支付解決方案能否突圍?

SWIFT 首席創新官 Tom Zschach 近日公開質疑 XRP 作爲銀行間結算方案的可行性,認爲金融機構將優先選擇自建支付系統或受監管穩定幣。與此同時,Ripple 以其實時流動性橋接技術與低流通供應量特性,持續推動跨境支付創新。本文將從技術對比、市場數據與機構動向等多角度,解析 XRP 與 SWIFT 的競爭格局與未來價值潛力。

SWIFT 高管質疑:XRP 能否獲得銀行體系信任?

Zschach 指出,XRP 既非存款也未被納入銀行資產負債表,缺乏明確的監管框架支撐。他強調“銀行不可能將結算最終性外包給 XRP”,並預測金融機構將更傾向於採用自研支付通道或合規穩定幣。這一評論折射出傳統金融界對加密貨幣用於核心結算環節的保守態度。

Ripple 的反擊:流動性橋接與實時結算優勢

盡管面臨質疑,Ripple 仍積極推廣其基於 XRP 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與傳統 SWIFT 系統需預存巨額 nostro/vostro 帳戶(導致數萬億美元流動性閒置)相比,Ripple 的 On-Demand Liquidity(ODL)技術通過 XRP 作爲中性橋接資產,實現實時清算且無需預充值。分析師預測,Ripple 有望在五年內奪取 SWIFT 15% 的市場份額。

穩定幣並非完美替代:XRP 的 24/7 結算優勢

Zschach 提出穩定幣和代幣化存款可作爲 XRP 的替代方案,但承認其存在連續結算瓶頸。例如 USDC 等穩定幣無法實現全天候運作,而 Ripple 的 ODL 依托 XRP 帳本可提供無間斷結算服務。這一技術差異成爲 XRP 在跨境支付賽道的核心競爭優勢。

XRP 流通供應誤區:實際流動性僅 15-35 億枚

加密貨幣分析師指出,市場普遍誤解 XRP 流通量爲其總供應量 1000 億枚,但實際可交易流通量僅 15-35 億枚。這種供需錯位可能成爲價格漲的潛在催化劑——當需求增長時,有限流動性將加速買壓傳導至價格端。

現貨 ETF 與機構入場:或引發流動性緊縮

若貝萊德(BlackRock)、嘉信(Schwab)等機構推出 XRP 現貨 ETF,每份 ETF 份額可能需背書 5-20 枚 XRP。機構級資金湧入將快速吸收市場流動性,而銀行與企業財庫管理需求進一步加劇供應緊張。分析師警告,多重買壓疊加下,XRP 或出現短期流動性危機並推動價格飆升。

Ripple 與 SWIFT 的終極競爭:效率與監管的平衡

盡管 SWIFT 憑藉傳統銀行網路佔據優勢,但其效率瓶頸與高成本問題日益凸顯。Ripple 則通過區塊鏈技術降低跨境支付成本與時間,但需突破監管認可與銀行信任門檻。未來競爭關鍵點在於:誰能更高效平衡創新、合規與市場接納度。

結語

當前 XRP 正處於傳統金融與加密生態的碰撞前沿。SWIFT 的質疑反映了現有金融體系的保守性,而 Ripple 的技術迭代與有限流通量則爲其賦予獨特價值潛力。若機構投資產品(如 ETF)與銀行採用進展順利,XRP 可能迎來供需重構的歷史性機遇。投資者應密切關注監管動態與主流機構布局動向。

XRP3.8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