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新加坡旗艦活動 · 廣場趣味答題 Day1】
#TOKEN2049# 馬上拉開序幕,Gate 也要在新加坡放大招啦!
Token of Love 音樂節、 Gate x Oracle Red Bull Racing 招待會、 F1 觀賽派對統統來襲!
現在參與廣場【趣味答題挑戰】,來測測你對活動了解多少,瓜分$100 BTC!
參與方式:評論區留下答案(格式:1B 2A 3B 4B)
🎁 獎勵:每天抽 3 名幸運用戶 → 每人 $10 BTC
🎁 終極彩蛋:三天全對的幸運超級答題王 → 再送 $10 BTC!
📖 Day1 · Quiz 單選題
Q1
Gate 新加坡旗艦活動在哪五天舉行?
A. 9月30日-10月4日
B. 10月1日-5日
C. 10月5日-9日
Q2
“TOKEN OF LOVE” 音樂節的舉辦地點是?
A. 濱海灣花園
B. 聖淘沙
C. 新加坡體育館
Q3
Gate x Oracle Red Bull Racing 招待會特別關注的三個主題是?
A. 體育、旅遊、時尚
B. 加密市場趨勢、全球經濟展望、Web3
C. 遊戲、NFT、元宇宙
Q4
在10月2日舉行的 F1 賽車模擬挑戰中,勝出者獲得的獎勵是什麼?
A. 音樂節 VVIP 門票
B. Gate 精美週邊
C. F1 觀賽盛宴門票
💡 小Tips:不確定答案?偷偷翻一下
超越炒作:Web3 如何進入其基本面時代
Web3 正在超越投機炒作,比特幣和以太坊重新獲得主導地位,同時資金流向具有成熟團隊、MVP 和現金流模型的項目。
通過像GENIUS法案和MiCA這樣的框架進行監管,加上機構的採用和用戶對安全與合規的需求,正在重塑行業。
穩定幣和人工智能驅動的微支付正成爲下一個階段的支柱,結算量與SWIFT相媲美,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的整合更加深入。
在加密貨幣中,資產的流動方式一直決定着市場的增長。就在幾年前,大多數交易者仍然通過中心化交易所(CEXs)進行交易,將資產賣入法定貨幣,然後再買回加密貨幣以切換資產。那個模式現在看起來已經過時。到2025年第二季度,去中心化交易所(DEXs)的現貨交易量達到了8760億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長了25.3%,而CEX的交易量則下降了近28%,降至3.9萬億美元。那些數字背後是一個悄然的轉變:用戶不再希望經歷多個步驟、等待時間和隱藏的價差。他們想要直接、高效的交換,感覺就像點擊一個按鈕一樣簡單。
SWAP的真正含義
交換不僅僅是另一筆交易。從本質上講,它允許一種資產直接在錢包之間交換爲另一種資產,而無需法幣的繞行、訂單簿或保管風險。用戶現在可以直接從比特幣(BTC)跳轉到以太坊(ETH),而不是先將比特幣兌換成美元,然後再重新購買以太坊。這個區別並非表面上的—it消除了中介,加快了結算速度,並減少了對中心化瓶頸的暴露。
傳統的交易所提供的“轉換”工具可能看起來相似,但它們有一些警告:隱藏費用、延遲和不透明的定價。交換,特別是當與跨鏈橋結合時,可以繞過這些摩擦。它們代表了加密貨幣設計的轉變:資金在資產和區塊鏈之間的流動應該像信息在互聯網上傳播一樣容易。
用戶爲何轉向
吸引力顯而易見。掉期降低成本,繞過流動性不足的訂單簿,並提供近乎即時的結算。它們還爲用戶提供非托管控制,避免了中心化交易所(CEX)的KYC拖延和對手方風險。在一個被交易所崩潰和監管打擊塑造的環境中,自我托管已不再是一個偏好——它是一種生存策略。
不過,這條道路並非沒有風險。智能合約缺陷仍然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和橋接的致命弱點。大額交易會在流動性不足的池中導致滑點,而兌換並不能替代高級訂單策略。這就是爲什麼2025年的領先協議正在加倍進行審計、流動性深度和反搶先保護。上一個週期的教訓很明確:沒有安全的效率只是一場意外的潛在風險。
技術如何演變
真正的突破來自於新的架構。例如,Symbiosis建立了自己的SIS鏈以管理跨鏈邏輯和費用可預測性。通過整合來自L1、L2以及EVM和非EVM網路的流動性,它使用戶能夠一步完成跨鏈交換。無需手動橋接,無需額外點擊。其委托權益證明模型保持了網路的去中心化,而使用多方計算(MPC)和門限籤名(TSS)的中繼者則增加了另一層無信任驗證。在橋接仍然是加密貨幣中被攻擊最多的部分的一年裏,切斷池資金可能會證明是決定性的。
與此同時,Uniswap v4 始終忠於其單生態系統的基因。它的鉤子框架將以太坊及其 L2 變成自定義交換邏輯的遊樂場——動態費用、預言機集成,甚至新的訂單類型,如 TWAPs。與早期版本相比,燃氣費用降低了高達 99%,使其成爲有史以來最有效的 AMM 之一。如果 Symbiosis 是關於跨鏈的,那麼 Uniswap v4 就是關於讓鏈本地交換變得更智能、更快速和更便宜。
然後是4-Swap,原子交換的純粹主義者。它不依賴於池或匯總,而是依靠哈希時間鎖定合約(HTLCs)來讓兩個方在區塊鏈之間直接交換。它的“無憂”機制解決了最早的痛點之一——停滯的交易浪費了時間和燃料。在這裏,沒有中介,沒有池,沒有橋。只有兩個對等方,一個密碼學握手,以及結算。它速度較慢,需要找到交易對手,並且在小衆環境中效果最佳,但它代表了去中心化的最前沿。
前方的道路
從這些不同的方法中浮現出一個分層的未來。一些用戶將重視速度和聚合,湧向像Symbiosis這樣的協議。其他用戶則重視單一生態系統中的自定義邏輯和深度流動性,選擇繼續使用Uniswap v4。對於那些相信絕對無信任的人來說,原子交換仍然是北極星。
將他們聯合在一起的是更大的故事:到2025年,資產交換不再是關於“交易對”。它是關於設計能夠使加密貨幣互操作、流動和具有韌性的基礎設施。問題不在於交換是否會取代轉換,而是哪個模型將定義下一個時代。會是跨鏈聚合器、鏈上原生的AMM,還是原子純粹主義者?答案將決定價值在加密經濟中流動的無縫程度——以及我們距離讓資金像信息一樣流動有多近。
〈Building Beyond Hype: How Web3 Enters its Age of Fundamentals〉篇文章最早發表佈於《CoinRank》。